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中之,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 200234   周中之,上海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胡锦涛关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促进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价值导向与底线教育的结合,增强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教育视角与社会心态的契合与引导。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7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07)08-0010-03

      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探索其所蕴含的取向、路径和观念,对于推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荣誉是一个人的行为得到社会的赞扬和肯定。荣誉的反面是耻辱,它是人们的某些行为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反对。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褒扬或贬抑,必然会对主体的内心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认为,荣誉是“对同胞、对国家、对全人类的优良服务的举世著闻的名声”。假如一个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的褒扬,在内心精神世界中就会产生自豪感、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形成荣誉感;相反,一个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的贬抑,在内心精神世界中就会产生失落感、懊丧感和痛苦感,从而形成耻辱感。荣辱是社会对个人积极或消极的评价,荣辱感是个人对社会评价所产生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意识。

      尽管荣辱观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内容,但社会往往通过荣辱观教育,使社会成员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荣誉和耻辱两个侧面中,强调的重点也不一样。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主体的“知耻感”,儒家认为,人的“羞恶之心”是“义”之端也,“知耻感”是人格的基础。要追求高尚的人格境界,必须首先“知耻”和“远耻”。法家甚至认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而其中“耻”是国家的基础,一旦丧失,国家将会灭亡。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与现代精神相融合。其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突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精神和义利统一的精神,而“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又突出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科学精神和法律意识。“八荣八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融于一炉,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昭示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取向。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这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课题。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同时又处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时期,有着特别的意义。如何解决这一课题,对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取向有着重要价值。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受到过极左思潮的干扰。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资源,并注入现代精神。这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有现实可能。

      第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融合起来,在经济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有着充分的必要性。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得到了加强,某些传统国家的职能的确受到了挑战,但同时民族和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并未明显衰弱,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加强。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民族精神来增强凝聚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实现民族的复兴。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精神的吸收是统一的。只有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融合的过程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融合起来,对于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华民族来说,有着充分的可能性。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从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到王夫之、戴震,从《尚书》、《左传》、《史记》到《资治通鉴》,从《诗经》、《楚辞》、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真可谓群星璀璨。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至今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资源,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的资源,不可忽视,同时在运用这些资源时,又必须注入现代精神,实现创造性的转化。

      第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融合起来,有着充分的现实性。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和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论语心得”和“品三国”的演讲,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相关书籍也在畅销书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他们演讲之所以获得成功,重要原因是他们以传统文化的资源作为载体,用现代的观念和视角加以梳理和阐释,表达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既定条件下进行的,要获得成功,必须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和充分运用现代观念。

      二、促进价值导向与底线教育的结合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泾渭分明。“八荣”是倡导性的行为,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而“八耻”是禁止性的行为,属于较低层次的要求。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在地蕴含着价值导向与底线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即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反映在社会成员的想观念上,就是个人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承认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即在承认和允许个人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情况下,通过价值导向将全体人民凝聚起来,团结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八荣”贯彻的就是价值导向的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