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路丙辉,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 路丙辉(1968—),男,安徽全椒人,副教授。

原文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德育资源是指能够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教育资料的各种来源。高校辅导员如果能够有效地积累教育环境中的德育资源,科学地转化校园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艺术地激发师生情感中的德育资源,积极地利用利益关系中的德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就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7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07)02—0229—04

      所谓德育资源,就是能够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教育资料的各种来源。包括知识、经验、信息、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就其存在的方式看,具有散在性、隐蔽性、共生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德育资源的利用必须经过教育者的认真开发才可能发挥效用。高校辅导员大多是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大多数人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缺乏经验,这给实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高校辅导员如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就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一、有效地积累教育环境中的德育资源

      教育科学十分重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从思想教育的角度看,良好的校风就是很好的德育资源。学生在一个拥有良好校风的环境里,多少都会受到相应的熏陶,有利于其成长成才。因此,学校进行校风建设,辅导员有意识地进行班风、学风建设,其实都是德育资源的积累和开发过程。

      班风和学风建设,是一个辅导员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课。许多辅导员在工作之初不知从哪里做起。许多人从抓学风开始,比如上课点名,晚自习查到,基本沿袭了学生在高中时代的管理方法,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刚刚走进大学的学生需要的是上大学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什么,没有人可以定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与高中不同。如何使他们感觉到这种不同呢?这需要辅导员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学生进行调查,摸清学生群体的主要特征。比如,大多数同学喜欢文艺和体育,或者别的什么同学喜欢的内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快速获得结果。二是要问问自己,通过四年的教育,作为辅导员,你准备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有集体荣誉感的人,勤于苦读的人,还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等等。前者是了解现实,后者是确立目标。现实是确立目标的基础和条件。如果这两项工作没有做好,班风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为没有目标的工作是不可能有成果的。在调查的基础上确立班风建设的目标,容易为同学们认可,便于凝心聚力,在班风建设的方式方法上,也容易找到适合的途径,从而使班风建设尽快收到成效。

      要想把班风建设的目标落到实处,第一要选好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是学生的领袖,是辅导员工作的助手,如果没有选好,将会给班级工作带来很多不良后果。选择学生干部很伤脑筋,辅导员很难从档案中判断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实际工作能力。有的采用学生自我推荐和同学举荐相结合的方式,有的采用完全民主选举的方式,还有的采用竞选的方式,不一而足。每一种方式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孔子说,听其言,观其行。通过实际工作对学生的能力和德行进行判断是选择优秀学生干部的最好办法,因此,在大学生刚进校时,通过同学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方式组建临时班委应该是比较恰当的办法。

      第二是组织好班集体。学生时期对班集体的心理归属是十分强烈的。如果班集体没有达到同学们心目中所想要的状态,比如积极的,向上的,团结的,优秀的等等,同学们就会变成一盘散沙,班级管理就名存实亡了。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事物的质变。如果我们不注意班级群体的组成,就会使影响学生成长的德育环境的质料发生变化,德育资源就不能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许多辅导员在接到学生名录后就开始分班,或按照学号的奇偶数来分,或根据男女生平均搭配来分,或按照总数的几分之几来划分班级数。为了避免将一些整体素质比较弱的同学分到同一个集体中而给班风建设带来的不便,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地让班级的人数多一些,这样做可以使得这一类同学在相对的数量上不占优势,有益于遏制不良风气的形成。如果一个辅导员带的人数比较多,班级数也比较多,可以考虑在若干班级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比如班委联席会议或辅导员工作办公室等形式。[2]

      二、科学地转化校园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每一个高校都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其中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为许多同学在大学校园中寻找自我实现的平台提供了契机,许多同学在学生社团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会了与人交往时的理解和宽容,学会了班级工作中的合作和交流,既增长了才干,也砥砺了品质。可见,在高校校园文化中也蕴藏着丰厚的德育资源。

      但是,大学里的学生社团虽然多,因其需要一定的规模,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活动内容上有一定的要求等制约因素,并不能满足更多同学的需要。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建立兴趣小组是很好的做法。兴趣小组以其组织规模小,灵活性强,活动方式多样,活动内容相对专一等特点,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具备了引发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客观因素。在班级建立兴趣小组更具有人员相对集中,有利于活动开展的优势。这对于增进同学间的相互理解,加深友谊,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都具有特殊功效。

      在班级建立兴趣小组工作中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认识上给以足够的认可和支持。兴趣小组看起来仅仅是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的一个小群体,事实上,是学生心理归属的港湾,展现才华的舞台,自我教育的课堂。有不少辅导员对学生组织兴趣小组不置可否,甚至认为不是正事而加以阻止,这是不妥当的。学生群体的行为发生如果没有辅导员的认可和支持,就不可能获得广泛认同。而大学生的心理年龄正是需要认可的年龄,如果能够得到辅导员的认可和关注,其积极性的调动就易如反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