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特殊规律

作 者:

作者简介:
邱仁富,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200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贺争平,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生,广西 南宁 530006

原文出处:
学术论坛

内容提要: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有其特殊的规律性,表征为定向规导律、内需梯度律、协同互推律和风险超越律等;把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特殊规律,对建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载体,提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7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7)05-0190-05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中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必须厘清其发展脉络,探索其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只有把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特殊规律,才能建构实效载体,提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殊规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向规导律

      这个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描述、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必须反映、遵循一定时期执政党的意志和意愿,规范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审美和信仰等方面的价值理念,并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外化行为给予价值判断。如图1所示: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处理中心,把执政党的意志和意愿输送给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输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同时,规范、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对农民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监督、评判和矫正。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描述、承载、传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必须反映、遵循一定时期执政党的意志和意愿。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充分反映政治性。斯大林曾精辟论述了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他指出:“在国家和党的任何一个工作部门中,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高,工作本身的效率也愈高;反过来说,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低,就愈可能在工作中遭受挫折和失败。”[1] (P461)把政治性提高到思想政治教育命脉的高度来看待,使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了载体神圣的政治“光环”。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描述、承载、传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必须反映、遵循一定时期执政党的意志和意愿,如思想意志、政治意识、价值观念,以便使广大农民了解、认同、支持、践履执政党的思想意志、政治意识、价值观念、发展趋势、前进方向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只是机械传导目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要传导具有前瞻性的能够代表一定时期执政党思想政治教育意愿的内容或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传导具有传承性、连续性,保持传导的一脉相承性,并使两者相统一,从而达到扩大执政党的群众基础和影响,使农村经济社会得到稳定发展,增强执政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永葆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规范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审美、信仰等方面的价值理念。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规范和引导农民的政治、思想、道德、审美、信仰等方面的价值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可能面对的农村居民包含有一些很不相同的组成部分,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本身又按各个地区而有所区别。”[2] (P485)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使我国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审美、信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相矛盾,甚或相冲突。

      社会转型期,伴随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农村正处在信仰危机期或潜在危机期,许多农民存在信仰困惑和危机。没有信仰的农民是个危险的群体,其外在表现诸如搞封建迷信、赌博、卖淫等。而封建迷信最甚,“农村是滋生封建迷信的温床”[3] (P249)。传统思维认为,经济发展了封建迷信自然会减少甚或消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调研发现,有些经济发达的农村更是花大量的钱财看风水算命等。此外,“六合彩”在农村的泛滥,农村少女出外从事卖淫活动(被称之为“站街女”),青少年外出游离城市从事犯罪活动(如广西温江村的“砍手党”)等等,这些异化行为本质上都是价值观念缺失、信仰缺失的缘故之一。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要规范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行为,旗帜鲜明地阐述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要高扬社会主流的健康价值观念,唱响主旋律,对各种不健康行为予以大胆批判和强烈谴责。开展多种形式的是非讨论活动,针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丑陋现象引导广大农民参与讨论、思辨。合而言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要在广大农村扬善抑恶、扬美抑丑、扬是抑非、扬正抑邪,最终达到规范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审美、信仰等方面的价值理念的目的。

      二、内需梯度律

      这个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是与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精神文化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所呈现的梯度发展趋势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精神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指出,人们的需要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 (P329)。人们唯有对事物的追求才会努力去实践,参与社会活动,努力改造客观世界和丰富发展主观世界。人们内部需求的增加提升了人对事物发展符合自身发展的诉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够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广大农民群众对载体的需要不断增长。在新中国建立以前,农民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需求往往不能够得到明显的体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往往是统治阶级的需要而不是广大农民的内部需要。换句话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以实现统治阶级的需要,农民根本没有机会也不可能通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自身发展的企求。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让广大农民有创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而这些需要则内在地促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并随着广大农民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需求节奏来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广大农民的需求节奏进行考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