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雅兴,关洁,湘潭大学 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5   李雅兴(1966- ),女,湖南隆回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部副教授。   关洁(1981- ),女,河北廊坊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部0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拇指文化作为流行于大学校园的时尚文化,具有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本文在分析了拇指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运用拇指文化载体,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7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07)03-0213-03

      一、拇指文化解读

      根据雷蒙德·威廉斯对广义文化的三个定义,其文化亦理解为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无论它是一个民族的,还是一个时期的或者是一个群体的。和电视、网络一样,短信沟通在成为人际交流方式的同时,也成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亦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短信文化,也称拇指文化(手机短信主要是靠姆指操作而得名)。这就是说,在被称为信息爆炸的今天,曾被称为人类五个手指中最笨拙的拇指因手机的日渐“平民化”,开启了全新的传讯界面,一种叫做短信息的类文字传播方式给人们的沟通带来了新一轮的革命,实现两个用户之间最直接的信息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拇指推动的新文明。手机短信成为中国手机用户的最爱。据国家信息产业部发布数据显示:从2000年的发送总量10亿余条,到2004年的2177亿条,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5年增长了217倍。2006年全年短信发送量超过了4000亿条,并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1]。它之所以盛行,除了短信便捷、隐秘、易操作、价格低廉、时效等特性和能达到沟通、商务用途外,深层次的原因是短信这种交流形式具备了文化的基本功能,诸如休闲娱乐、交流感情等,同时契合了文化内敛、含蓄的一些特质,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东方文化中。所以说,拇指文化是借着移动通讯的平台,打破传统沟通的枷锁,实现了古老文化内核和全新文化主张结合,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嫁接产生的一道文化新景。

      二、拇指文化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青年大学生是拥有手机的最大群体。由于短信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抒情散文,也可以是幽默笑话;既可以用各种修辞文字,也可以用可爱的卡通宠物图片,还可以用清脆悦耳的音乐,他们可以通过短信传递,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拇指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备受青年大学生的青睐,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沟通、传播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它既昭示着一种新生活方式的兴起,也意味着教育者即将面临新的教育机遇与挑战。如何正确发挥拇指文化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其品位,这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拇指文化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

      1.搭建了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新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高校都把“学生为本”作为学生工作的理念,它的关键在于突出强调了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就学生工作而言,尊重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就要十分注重学生各类意见信息的反馈,改变学生工作原有单向教育管理的旧模式,采用双向互动的引导服务新模式。而拇指文化和相关拇指文化网络交流软件的出现,使得这种双向沟通交流更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使得师生互动交流在广度、深度、密度上能得以更大的推进,学生的需求和意见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反馈,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能得以突显,“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得到更具体、更扎实的贯彻落实。

      2.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满足人们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品质。而拇指文化通过对学生生活的调剂,有助于这一作用的充分实现。

      大学生活的繁忙以及就业的竞争压力,使学生的精神常常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这就需要一些调剂品赋予生活以多样化,因为“多样化使人愉快”[2],多样化有助于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日益增加。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体发展,个人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发展,追求个性的完善与自我实现。当今社会无疑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社会,大学生无疑是个性张扬的重要成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已经成了主动力、带头人。在短信息的空间里,他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个人独特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个性倾向以及认知方式、性格、情感等心理品质可以得到充分表现。拇指文化使个人日益从以往对外部力量的依赖和所受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够实现更深刻地反思自身、表达自身,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问题一直是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素质拓展中心有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的随机调查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心理压力大。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报道,大学生通过“转移注意力”、“找人发泄、倾诉”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还有12%的学生选择压抑自己,不去解决。他们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封闭性。正如美国社会学家L.S.霍林沃斯所说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随着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增强,他们越发感到原本和谐的生活变得不协调,他们或者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造成心理障碍,失去生活的愿望和信心;或者因为考试失败、恋爱受挫,出现轻生和自毁行为。他们往往把父母、师长的教诲和关心理解为难以忍受的压制,心里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可他们又不愿意把自己的思想和别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将自己封闭在很狭小的空间内。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交流和被人理解。而拇指文化这种无声的语言为大学生提供了超越时空倾诉、交流的心理宣泄途径,使他们能够解开心灵的枷锁,敞开心扉,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他人分享。许多大学开设了心理咨询的短信平台,来为大学生解答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心理问题,为老师、家长、同学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在第一时间开展帮助或是心理干预提供了可能性。

      4.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其效果与社会环境的状况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向人们传导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只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为各种环境因素所肯定、所强化,才能被人们直接接受并逐渐内化为个体意识,成为行动的指南。拇指文化作为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结合,是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并且对整个社会环境的优化和教育氛围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2005年四五月间“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事件中,在很大程度上是手机短信和互联网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很多人都收到过并转发过呼吁参与抵制日货的短信签名来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拇指文化的传递,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历史使命感,在社会上形成了积极的强大的“舆论场”,使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