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白显良,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在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是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几年来,学术界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这一主题,系统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程与经验,全面剖析了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与科学发展,以及新时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实践路径,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7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7)04-0033-05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到2004年已走过了整整2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学科地位得以进一步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界围绕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开展了广泛的探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本文拟对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前后学界围绕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界对2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行了系统回顾,对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20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学科研究和专业及人才培养两个层面。

      1.学科研究层面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学科研究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科定位与研究方向不明确、学科边界模糊、学术研究水平不高等。对此,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问题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在于学科定位问题,其他问题都是由这个问题派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不够明确,表现在学科社会定位不明确、学科属性定位不明确、学科特色定位不明确三方面。由于学科定位不明确,使其在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科建设中不同范围、不同程度地存在“杂”(研究对象不明确,内涵模糊,外延过宽)、“散”(研究队伍整合不够)、“疑”(对学科持怀疑态度,信仰不坚定)、“平”(缺乏标志性研究成果)、“虚”(学科研究成果、学科地位不“实”)等问题。[1] 也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向不够明确,有待于形成集中统一明确的学科研究方向;学术队伍和学科基地建设不够,急需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不够,尚未发挥学科群体优势。[2]

      对于学科边界模糊及学术研究水平不高的问题,有学者从本专业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的设置出发进行探讨,提出目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科边界模糊,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叠现象严重;二是有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不足;三是比较研究相对薄弱。这些现象的存在既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立地位的合法性,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难以处理与其他诸多学科的关系。更令人忧虑的是,“一些高校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和专业的做法,大半具有‘借窝生蛋’的意味,其结果很可能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的‘空壳’、‘空巢’现象,造成学科建设的虚假繁荣。”[3] 另有学者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学科研究水平尚待提高,学科研究偏重于经验型和思辨性的问题,实证性的、客观分析的研究不足;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学科发展缺乏相应的学科群。[4]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模糊,整体性、独立性研究特色不显著等问题,有学者提出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独立品性,倡导在鲜明的学科主体意识主导下自主回应本领域独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克服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盲目的论域扩张、理论依附、简单移植等边界不清、独立品性不足的问题;[5] 要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学科自主意识,在理论研究中关注“新问题”,切准“真问题”,聚焦“大问题”,自主回应问题。[6] (P307)

      2.专业及人才培养层面存在的问题

      专业及人才培养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专业方向设置、课程开设、人才培养、整体发展等方面。其中,专业方向体现学科特色和内涵,课程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中介和桥梁,人才培养最终体现学科价值与意义。到目前为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方向设置可谓是“多种多样”,不够规范,在不少学校存在本不属于本专业研究领域的专业方向到本专业来“停靠”,把本专业作为“临时码头”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硕士点和博士点上的导师并不真正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并不真正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却在这一学位点上招生并指导学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论文题目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不大,甚至做的是别的学科领域的论文”。[7] 本科层次的招生面临第一志愿报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生源不足,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本科毕业生就业出路不宽等问题。[4] 研究生层次的培养存在课程低水平重复开设,培养方案不够科学成熟等问题,本专业“很多学生不知要读什么方面的书,往往会迷失在图书馆里”,基本功不够扎实。[7] 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建议要加紧制定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读书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各层次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也有学者以科学发展观反思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整体发展,指出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本专业某些方面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如专业博士点的分布;二是本专业在某些方面出现发展过快的情况,如博士点近年的发展速度;三是本专业基础理论的研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四是本专业发展在基础研究、教材编著、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配套工程跟不上。[8]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学界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求科学发展。但对于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等问题则有不同的理解。

      有学者提出,科学发展观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推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又要引导和帮助人们结合实际学习、运用科学发展观,为各项工作改革和人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根本是要在学科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本发展观,反对只重书本、不重人本身的发展观,改革教育脱离社会和人们实际需求的倾向,真正使教育成为人们的发展需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对片面发展;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发展的协调关系,避免对立发展观。人自身的协调发展,亦可称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实现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结合,并坚持对自身不断超越的状态。[9] 也有学者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目的性、全面性、协调性以及可持续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发展中还有不少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比如学科点布局及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