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意识形态几组概念的辨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英田,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北京 100091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内容提要:

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着不少容易引发争论的内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些概念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运用,结合大量存在的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不规范甚至错误运用的现实情况,对科学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一元意识形态与多元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党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马克思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等概念进行辨析,澄清一些模糊或错误认识,以期对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所裨益。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07)03-0035-06

      作为在各种学术文献中频频出现和政治生活中广泛接触的基本范畴,意识形态并没有获得真正一致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在表述意识形态诸多子概念过程中,时常存在一些令人迷惑不解或者相互矛盾的内容,使得本来在理解这一领域就存在诸多分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不少困惑,诸如,科学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一元意识形态与多元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党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等。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在诸多类似的表述中,有的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有的是混淆了其外延与内涵,有的则是在具体运用中相互替代。我们在探讨某一领域时总是要以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前提,否则就会变成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而现在这个理论前提是存在的,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① 本文研究意识形态几个概念的理论前提也正在于此。厘清这些不同的概念,对于澄清模糊乃至错误认识,加强我们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

      一、“科学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编造幻想、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是对社会现实的颠倒的、神秘的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之所以继续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否定性的概念,是因为在创新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道路上,几乎每前进一步都得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斗争。而首次提出“科学的意识形态”这一新概念的是列宁,他在驳斥波格丹诺夫对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关系的误解时写道:“一句话,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1] 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无疑是科学的意识形态。我们在对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解时,也是持这种观点。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虽然作为无产阶级求解放的学说,是为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是受一定的历史条件制约的,然而马克思主义科学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体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统一,科学的意识形态的概念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显然,“科学的意识形态”这一提法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的终极性和彻底性,是一个从总体上定性的概念。

      与此同时,为了区分总体上是否科学与特定历史阶段具体细节上是否科学,我们提出“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这一概念,与“科学的意识形态”相对应。“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作为一个定量分析,反映某种意识形态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与历史发展的潮流的一致性,即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因素。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备科学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由多种社会因素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取决于它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利益与社会普遍利益的统一程度。例如,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上升阶段,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被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所掩盖,资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代表包括其他阶级在内的社会整体利益。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作为维护产业资本的意识形态,以李嘉图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明确地把劳动说成是价值的唯一要素和使用价值的唯一创造者,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的普遍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呼声。但是马克思同时指出:“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2] 这充分说明,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这种科学性是受资产阶级固有的阶级性制约的,这些理论学说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与社会普遍利益存在根本的矛盾,所以从其本质上来讲它又不能称为“科学的意识形态”。

      特定历史阶段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意识形态不一定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因为只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才能称得上科学的意识形态,而具备意识形态科学性的却不只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一家。对此我们的认识通常是一致的。但另一方面,对于“科学的意识形态是否一定永远具备科学性、合理性”这一问题却认识不那么一致。应当承认,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固有因素是科学的,否则它就不成其为科学的意识形态了。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历史条件的限制,由于某些思想家、理论家的认识局限性,有时也可能把那些幻想的社会利益反映到其中去,或者以歪曲的形式来反映某种社会利益,这种认识成分一旦附加到原有的理论体系中,也会使它具有虚假成分,如不注意这一点,也会使我们产生意识形态的幻想,引导我们走到邪路上去。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甚至在我们国家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并不罕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