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
潘敏,陈中润,于朝阳,上海交通大学。200030

原文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的运用已经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大学生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网民群体,网络日益成为他们学习、交流、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运用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加强网络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的传播,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这里就有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互联网,同年,国内许多大学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十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校园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变得十分便捷,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但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从而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许多不可预料的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有研究者指出,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应当有两种理解:一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教育,即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教育从理念到内容、手段、机制与组织方法如何发展、创新;二是基于网络的思想教育,就是把网络作为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新工具、新方法,用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前者是对网络思想教育的广义理解,是关于思想教育全面体系的构建问题,后者是对网络思想教育的狭义理解,是关于思想教育局部体系的构建问题。[1](P2~6)

      近年来,国内大多数的研究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偏向于狭义的层面。理论界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定义,主要观点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1](P103~106)“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思想宣传的理论和传播学的原理,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教育的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4]

      这些定义表达的意思比较接近,基本上都含有“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针对网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思,比较偏向于狭义理解。此外,也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5](P51~53)

      应当说,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义和狭义理解各自代表了不同的范围和层面。网络环境的形成是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将网络作为开展思想教育的新渠道又促进了教育理念、方法的全面改革。我们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这两方面必须同样重视,既要全面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也要有效运用新兴的教育方式。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影响包括正负两方面。关于正面影响,学界的主要观点有:

      1.网络拓展了教育的形式

      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上课、开会和面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时空上存在很大的限制性。而互联网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教育者可以把思想教育的信息资源通过专门的网站、网页、栏目或信息报道等形式链接到互联网上,供大学生上网浏览、阅读;可以通过在网上发布正向引导信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向的思想意识;也可以通过网络开展思想状况调查。[6](P17~19)

      网络使教育的形式更加现代化。由于网络信息量大,速度快,影响力大大超过了任何一种传播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相结合,网络特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性和可选择性,提供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教育环境。[7](P37~38)

      2.网络丰富了教育的内容

      网络以其信息量大的特点充实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另一方面,因特网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便于教育者以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来承载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8](P106~107)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供的全新的、更具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具吸引力。而通过网上各种交互式所展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则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交流者本人乃至整个社会当前的思想政治状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难得的信息资源。[9](P95~97)

      3.网络便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

      在网络交往中,交往对象的社会角色通常是虚拟的,交往对象没有心理负担,角色虚拟使交往者保持相对平等的心态。无直接利害关系冲突的交往位置,有利于宽松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在思想感情传达上,交往者可以直抒胸臆,不必像日常生活中那样吞吞吐吐,或胆怯害羞,容易达到交流的较深层次。[10](P54~58) 同时,角色也是可以复换的,在浏览网页、选择和吸收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参与者是以受教育者的身分出现的,而在参与网络各种信息的制作、发布等网络实践活动,将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及信息传播出去时参与者又成为教育者。因此,依托网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上,其身分上更具有融合性,双方都能较好地发挥其主体性。[11](P80~8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