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流标准化的内涵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物流标准主要包括:物流基础标准 (含物流术语标准、计量单位标准、模数尺寸标准);物流信息标准(含编码与标识标准、数据采集标准、物流数据结构标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物流信息系统及相关标准);物流设施与技术装备标准(含基础设施标准、运输工具标准、储运设备标准、装卸设备标准、包装容器标准);物流作业流程标准(含运输作业标准、包装作业标准、装卸、搬运标准、配送作业标准);物流管理标准(含规划与设计标准、评估类标准、统计类标准);物流服务标准(含物流服务设计规范、物流服务分类标准、物流服务质量规范、从事物流管理企业资质认证标准)等等。 二、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物流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原本为了提高效率、优化资源的“第三利润源”反而成为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成本节节攀升的根源。发展现代物流离不开标准化,如果没有物流标准化,物流设施不规范、物流作业流程不统一、物流信息不一致,必然会使流通环节增多、流通速度减慢、流通费用增加。货物流通和信息交换不畅,导致整个供应链就很难畅通。 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标准的竞争。标准作为经济贸易规则的一部分和产品质量仲裁的重要准则,在经济贸易活动中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很多区域组织和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争取领导权、发言权,竭力将本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物流标准作为国际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因此研究现代物流与物流标准化,有助于找到提高我国物流标准化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门、地区条块分割管理,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 现行的标准化体系以部门为主,制约了物流各相关产业标准化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目前,我国物流管理部门除了国家统一的标准管理机构,还有交通、铁路、民航、信息产业等代表政府的行业部门。而物流行业涉及的各个产业技术组织、科研机构,则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各个行业中,标准运作之同的政府部门缺乏协调机构,标准化技术组织与科研机构按照传统的分工在各自的产业领域进行标准化工作,相互之间难以交流和配合,形不成统一的规划。 例如,与物流有关的机构和企业多数由传统企业的流通部门转换而来,分布于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不同运输部门,各有各的管理部门,如铁路运输由铁道部管,公路运输由交通部管,航空运输由民航总局管等,物流企业的主管部门相互割裂,行政管理分散;另一方面,尽管国家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但标准的归口管理大多数设在各个部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标准化工作被人为地分散在各个不同的管理部门。比如:条形码标准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集装箱标准技术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设计、托盘技术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承担。 统一标准短期内会触动一些部门和行业的既得利益,因此现有的管理体制增加了标准协调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阻碍了物流标准化的推进。同时,这种落后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也造成物流标准化对政府部门依靠程度高,标准技术组织与行业协会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一些物流标准化的具体问题被提出来以后,往往长期得不到解决。 2.企业对物流标准化的需求不强烈 企业采用标准主要是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物流标准化要以市场的发育成熟度作为其制定的基本条件。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前景来看,我国物流市场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但是,从经营方式上看,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的结构与观念还有很大影响,从生产发展水平看,我国企业生产的物质成本与劳动力成本都还有很大潜力,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必须追求的主要途径与当务之急。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国家颁布标准储运单元条码后,实际运用率不足15%[1]。物流市场实际需求的不足,这与物流市场的潜在需求和物流业的急速膨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直接影响到物流标准化的应用与推广。当然,已经制定的物流标准化不完善,有些存在与企业实际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实际操作需要,企业置换成本太高等等,也是企业对物流标准化的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3.物流设施设备缺乏统一规范 我国的物流包装标准,以及物流设施标准之间都缺乏有效的衔接。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很大。 各类运输方式装备标准不一,限制多式联运的开展。以集装箱为例,海运中集装箱主要以40英尺和20英尺两种箱型为主,而铁路运输有其自有的一套集装箱标准,使得海铁联运必须经过再次拆箱、装箱后才能实现,造成了多次的包装成本以及储存费用,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公路、航空中。这种运输方式间装备标准的不兼容性影响了我国联合运输的发展,降低物流效率,限制成本的节约空间。另外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我国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间缺乏有效衔接,降低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目前在国内各物流企业中有以欧洲标准0.8m× 1.2m为蓝本,有的以日本的1.1m×1.1m为标准,更有甚者以自己定义为准。又比如水泥筒仓标准是建设部制定的,而散装水泥运输车却是由交通部系统企业改装,结果车的出口与筒仓进口管径不一样,还要准备一个异径管接头。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货物在运输、仓储、搬运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物流配送系统的协调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