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趋势的区域物流规划的定位分析

作者简介:
赵启兰,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耀球,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44; 刘宏志,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037

原文出处: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区域物流规划的定位现状及其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物流定位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利用AHP分析法来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提出了确定区域物流规划定位的数学模型,并用郑州市的相关数据做了实证分析。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物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物流发展水平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适应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区域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发展,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物流规划,力争将现代物流业作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3]。

      区域物流规划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立足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综合运输、改善交通环境和节约能源,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以及城市综合发展规划、交通总体规划等,科学地做好整体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统筹规划,配套发展。在区域物流规划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该区域物流的定位,如果没有科学的区域物流定位,区域物流的发展将会面临很多问题,如定位过高,区域物流在建设过程中,就会造成规模过大,引起资源的浪费;反之,定位过低,就会造成其规模满足不了物流发展的要求,同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城市物流在区域物流中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影响着城市物流的发展规模,关系到城市物流发展规划成功与否,对此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确定区域物流的定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问题,从目前已经制定的一些区域物流规划来看,在确定区域物流规划定位时,从强调物流规划要与区域经济、产业带发展、运输量、贸易量相结合的角度,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区域物流的定位分析,较少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定位分析[4,5]。为使城市物流定位在区域物流规划中更科学、更客观,本文在分析影响区域物流定位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HP方法的区域物流定位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问题描述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物流发展整体规划,因此,各地的物流规划基本上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来进行规划的。这样,在进行城市物流规划时就更要客观地评价本城市在区域物流中的地位以及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科学、合理地确定以该城市为中心的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定位。所谓区域物流的定位是指以某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物流节点(或网络)与其相邻的区域物流节点(或网络)相比的重要程度。这里,区域物流可以是一个物流节点,也可以是以该城市为中心的由若干个物流节点所构成的物流网络,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物流定位示意图

      图1中,代表物流节点或物流网络,代表区域。其中,是要进行物流规划的城市所在的区域,区域同时也表示将要规划的城市物流节点或物流网络的服务范围,为区域相邻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物流节点或物流网络。可以是一个物流节点,也可以是由若干个物流节点构成的物流网络。当为物流网络时,可以将其看成一个大的物流节点来处理。这样,本文研究的问题就是确定要进行物流规划的区域中的物流节点与其相邻区域的物流节点相比的重要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