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走过弯路并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成本控制缺乏深刻认识,不能从战略高度来考虑成本控制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的分配是在“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原则的引入和繁荣,财务管理才得到应有的重视,成本控制观念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应用。 “成本控制”是从现代财务管理中引申、深化出来的,是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力成本等。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成本控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要追求最大利润,只有“开源”和“节流”两条途径。所谓“开源”,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收入,从市场需求出发制订企业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再通过营销引导生产,去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达到企业扩大市场占有额,增加收入的目标。而所谓“节流”,就是成本控制,降低成本费用。“成本最低化、收入最大化”构成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 一 决策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决策的成本容易被人忽视。例如某种原材料经分析价格有可能上涨较多,假设本月价格为2000元/吨,下月为2500元/吨,本月多购买1000吨,这1000吨的差价为500000元,扣除仓库、资金投入费用,这就是决策赢的利。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不仅不能盈利,反而要亏损。同样的道理,如果物价呈上涨趋势,跟销售客户签订合同时,数量不宜过大,否则企业就会亏本经营,严重时可能为企业埋下破产的因素。 一个企业的选址的决策也很重要,假如一个企业需要一百名生产工人,企业厂址设在深圳,一个工人工资大概1200元/月,而厂址设在香港,一个工人工资大概要8000元/月,那么每年工人工资支出这部分就节省了(8000-1200)×100×12=816万,也就是说在选厂址这个决策上选择不同的厂址能决定企业每年能否多盈利816万元。 企业高层领导如果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就为企业赢利奠定了良好基础。因而作决策时不但要有长远而准确的眼光,而且要果断而且要慎重。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此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在考虑投资决策时,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现,要做好以下四点: 第一,自觉遵守经济规律。许多企业做出过失误的投资决策,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经济规律本身去决策,很多企业的投资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投资,主要是从“政治”出发、根据“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做出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国有企业听命于某位上级首长的“暗示”,给上级首长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300万元,这种投资的结果可想而知。这种非经济行为的投资行为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行为,而且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的会拖垮企业。这一种投资方式在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中占了40%左右。另一种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决策者素质差,企业决策机制不健全,官僚主义,独断专行,自己不懂装懂做出的决策。这种投资方式在投资决策失误中约占50%。 第二,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按国际惯例办事,依法办事。投资决策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序。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要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要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 第三,严格按投资管理程序办理,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上级部门审批。投资管理程序的设置有利于企业减少投资决策失误,降低投资决策成本。 第四,做好成本控制,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因此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进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 二 资金成本控制 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这是企业管理者的共识。目前,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资金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钱就找财务部门要,平常不注意企业效益,不注意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不注意财务风险,不积极组织货款回笼。等到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时,就想方设法去银行贷款,这时就不顾资金成本了。二是盲目投资,不顾量力而行的理财原则。这种企业往往竭泽而渔,缺乏长远考虑,战略规划,片面强调做大规模,增加投资,而置自身的经济实力与融资能力于不顾。最后必然是不堪重负,资源枯竭,资金周转不灵。三是不讲信用。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中比较普遍。这种企业往往想尽办法向银行贷款,不管企业是否真正需要资金周转,得到资金后就挥霍浪费。四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五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六是叫人头疼的“三角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