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异地经营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

作 者:
刘戬 

作者简介:
刘戬,中油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原文出处:
会计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读本)
复印期号:2007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异地经营财务风险的提出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其中,忽视财务风险与投资决策失误是大多数公司倒闭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预防和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集团化经营是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产物。随着集团化经营战略的提出,大量拥有全资、控股企业的集团公司应运而生,并联合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力,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整合效应和规模效益。但集团公司在大规模扩张,进行异地或跨国经营(以下简称异地经营)的同时,重数量轻质量、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财务风险呈不断加大趋势。如何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集团公司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本文主要针对集团公司异地经营财务风险的现状、产生原因、防范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受到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我们研究财务风险,目的是发现财务风险,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减少财务损失。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与其被动地等待风险的出现再实行补救措施,不如从开始就主动建立防范机制和举措,尽可能地避免将要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过分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集团化经营存在的财务风险

      集团异地经营所存在的财务风险较多,下面仅就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进行列述:

      1.在筹资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杠杆陷阱”

      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总体筹资能力。企业集团的不同筹资组合将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集团的生产经营成本乃至企业的竞争地位。一个公司的负债能力依据其自有资本、还款能力和提供的担保而定。但集团公司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这种杠杆效应是指集团公司可以通过一层一层控股多次运用同样资本取得不同的贷款,对其控制的资产和收益发挥很大的杠杆作用。但这种杠杆作用可导致集团财务风险的增加,当意外情况发生时,使整个集团蒙受损失,即产生“杠杆陷阱”。当然,由于法律体系的差异,在国内设立的公司在对外投资中由于受到公司法的限制——累计投资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杠杆风险得到了极大的控制。但是,在海外设立的公司由于没有诸多的制度制约,杠杆陷阱的产生风险远高于国内。

      2.投资不科学,加大集团财务风险

      在集团内部,不仅母公司有权对外投资,子公司亦可进行对外投资。企业在进行跨地区投资时,应充分考虑物资供应、当地人口、消费习惯及政策规定等因素。但由于集团以当期利润作为子公司的业绩考核及激励的标准,子公司的经营者往往以当期利益而非集团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进行对外投资,短视现象严重。子公司经常在项目即将投产、整体规划已成型时才将项目报告书上报母公司。出于地域的关系,集团公司投资审批局限于书面的材料,对实际情况无法深入了解和掌握。因此只要子公司报批,绝大部分都会申请成功;而子公司为获取当前利益,就会隐瞒实情,将项目报告书设计、编制得“合情合理”,项目可行性审批成为“文字性审批”,项目审批控制环节形同虚设。

      此外,子公司通过对外投资,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开办了许多子公司或孙公司,反映在账面上的“长期投资”迅速膨胀。但是,经过几年的经营,由于资金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公司经营日益困难,便求助母公司,靠母公司的救济度日,当母公司无力支撑时便宣告破产。还有些企业由于没有实收资本,长期依赖银行贷款过日子,高负债带来的财务费用使公司不堪重负,甚至出现公司已连续两三年未盈利,却仍在支付大量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情况,使集团公司资产严重流失。

      还有部分子公司盲目进行多元化发展,涉足于过多辅业,甚至是与主业大相径庭,无法形成集合效应。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意味着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原有业务(甚至可能是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从事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陌生业务。没有根植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多元化经营,又不能在外部扩张战略中培植新的核心能力,最终结果可能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许多公司在现有主业的基础上,未能有效运用内部管理型战略与外部交易型战略延伸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巩固和发展核心能力,而贸然跨入一个自己完全生疏的行业,从而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无法得以持续存在。尽管这种外延式扩张的道路可能暂时掩盖了各种矛盾,但因缺乏培植企业新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为企业留下了致命的隐患。结果要么是参股比例太小,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得不到应有的投资收益和回报;要么是因为对投资的行业不熟悉,难以把握市场良机,经营效果不显著,甚至亏损,造成1+1<2的结果。

      3.集团内部财务管理风险加大

      (1)子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集团公司实行资产所有者与资产经营者的分离。在两权分离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奉行成本补偿观,关注企业内部分配,关心自身眼前利益,并以此为理念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虽然部分子公司也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功能不全,只是具备了基本框架,并没有真正发挥决策和监督作用。在异地经营情况下,管理层实际控制着子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相当严重。法人治理结构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和制衡作用,甚至会出现子公司经营者与财务人员串通一气,共同侵蚀集团资产的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