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卡片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青年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三个基本维度

      吴玉琴 周国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触及当代中国青年人群对于一种理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与认识。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在包容多元的基础上达成的开放、差异与共处之特征,也基于中国青年人群在一个更宽广的生活层面上更好地理解与融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公共性、合作与关爱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维度。“公共性”所引申的青年人群的“公共交往”蕴含着相互性,它与“和谐社会”理论相交涉,更与当代中国青年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紧密相融并存;合作是做人的一种基本风范,是共事的一种基本态度,是互惠的一种基本气质,是和谐的一种基本特点;关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佳体现,是一种心灵的抚慰,是对社会公平的最好促进,它促进青年人群与社会其它人群的和谐相处,促进青年社会与成人社会的整合。

      原载《中国青年研究》(京)2007.5.31-33

      信息时代变迁的悖论图景

       ——网络社会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分析

      董兆卫 刘成新

      网络社会新闻是指网络上出现的没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又为网民所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世俗生活、道德伦理观念、趣味轶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网络信息传播迅速,网站内容24小时不断更新,是青少年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网络社会新闻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很强的可读性和故事性,但是网络媒体在与其他媒体及各网站之间对社会注意力资源恶性化趋势的激烈竞争中,为了所谓的时效性和独家性,往往忽视了主流价值,放逐了社会公信之责任,过分渲染与炒作,走上了低俗化的路线,实为对社会新闻和媒体责任的异化。网络社会新闻的传播有许多负面影响,但不能因噎废食,不让青少年接触网络和网络社会新闻,在信息时代不利用网络就会堵塞了与外界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正视网络社会新闻负面影响的同时,需要网络媒体、政府职能部门、学校和家庭等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防堵结合、因势利导的有效方法,把网络社会新闻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原载《青年探索》(沪)2007.3.28-29,33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社会介入

      刘庆

      面对日益复杂的多元价值选择环境,青少年经历着强烈的社会心理阵痛,他们感到迷茫,部分青少年由于思想上的困惑、观念上的冲突和心理上的失衡而产生了偏差行为。从国外学者的“责备受害者”观点看,偏差青少年是不良社会环境的受害者。运用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解决青少年问题,辅导青少年,才是解决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根本之道。社会工作是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技巧,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的个人、群体和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恢复和改善其功能,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服务活动。通过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方法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进行有效的辅导与治疗,给予他们“充权”,构建“家庭-学校-社区”良性互动的育人平台,营造“教”、“学”、“成长”的和谐生活环境,帮助偏差青少年重新回归主流社会,使他们不再被进一步“边缘化”。这样,不仅可以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还可以增强偏差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促进其全面健康地成长。

      原载《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太原)2007.3.21-23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的因子分析及其理性思考

      张志秀 庞丽

      我国高校在经历8年扩招之后,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社会上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大学生就业期望高是因为大学生自身认识存在偏差、价值观取向不正确、对就业形势变化刻意回避等等;也有从社会原因、经济因素作分析的。笔者从客观事实层面出发,认为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影响因子主要有三方面,即教育成本的预期回报、自我价值实现的憧憬以及社会、家庭等外界因素。从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来看,社会用人单位除了反映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之外,还普遍认为现在大多数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弱,适应社会能力差,知识基础差,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好,学校知识陈旧与社会脱节等,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落差,不能为了追求就业率而片面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而是应该从大学教育“源头”进行改革,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原载《广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南宁)2007.5.39-40,4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