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孩中建立真正的心理弹性

——倾听男孩内心的声音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姝琼(1982-),女,山西太原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5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原文出处: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心理弹性目前已成为心理学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且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很多人认为心理弹性儿童总是具有坚强的、自立的、有控制力等特点,有时甚至将这些特点视为心理弹性应该具有的表现。但我们可能忽视了社会和文化在形成这些特点中所起到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男孩,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我们对男孩提出的一个完美要求,它在建立男孩心理弹性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些正面的作用,同时也有负面的影响。这是我们在研究男孩心理弹性时不能忽视的内容。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97(2007)03-0032-03

      一、男孩心理弹性研究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研究者都将处境不利儿童当成一个同质、不分化的群体来进行研究,很少注意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内的变异与个体间的差异[1]。然而,事实上并非所有处境不利的儿童都必然有不良的发展结果,也就是说,同样是经历不良的发展过程,有些儿童却依然能获得良好的或者是正常的发展结果,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尽管大量研究都表明心理弹性儿童或青少年在行为表现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坚强、自立、有毅力、执著、有控制力、处乱不惊等),但我们也应考虑到在这些表现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影响因素,如社会和文化的一些习俗和期望,家庭潜移默化中灌输的思想和要求等。特别是对于男孩,无论家长、老师还是整个社会,总是希望他们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很多相关研究也都指出了这一现象存在的普遍性。这就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在男孩所表现出的行为背后是否真有一颗弹性之心,还是由于各种社会与家庭的期望和要求所导致的一种“伪心理弹性”的表现?

      提到社会与家庭的期望和要求,我们总是会想到性别刻板观念,当一些男性个体或女性个体由于其某些共同点而被他人当作一个群体或类别时,性别刻板观念就出现了。在阐明此概念前,我们先要明白性别角色的概念,即在某一社会文化中众所周知的男性或女性应该具有的行为模式。例如,装卸工是男人的职业,而幼儿园的老师则是女人的职业。性别角色是由行为限定的,但性别刻板观念是关于态度和认识的信念,是对男女不同角色特征的舆论认识,是被人们广泛认可的,具有持续性和传统性。已有的国外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的肯定特质包括独立性强、情绪稳定不外露、不易受外界影响、支配性强、临危不惧、具有竞争性、情感不易受伤害、爱冒险、从不哭闹、自信、大度、抱负宏大、自立等[4]。国内研究者徐大真的研究也指出所选的男女被试均认为男性是勇敢的、坚强的、富有冒险精神的、统治欲强、领导者的角色[5]。由此可见,性别刻板观念影响着人们对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评价与认知。如果一个年龄较大的男孩在公共场合里哭泣,人们可能更多地认为这个男孩软弱、不够坚强;而如果是一个同龄的女孩,人们则会给予更多的同情和怜惜。当然,性别刻板观念的形成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它受到来自家庭、社会角色的期望、大众媒体的宣传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而这些对男性特别是男孩的刻板观念,将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他们心理弹性的建立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让男孩建立真正的心理弹性

      目前一种研究心理弹性的新视角有别于传统观点:研究者们认为,要想使男孩具有更高的心理弹性水平,就应该考虑男孩情感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而不是一味要求他们去遵循已有的社会标准。同时,研究者们还指出以往的传统弹性模型可能在—些方面减缓而非促进了男孩心理弹性的发展,所以应该对传统模型进行调整或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它。在这种新视角的引导下,心理弹性将被作为男孩情感健康的里程碑并成为关注的焦点。

      传统心理弹性可以被定义为“从挫折和沮丧中反弹的能力到发展一个清晰而真实的目标”,该定义强调了情感健康和处理痛苦生活经历的能力。对此,从新视角出发的研究者们并无非议,但当把它用来描述一些男性的典型行为时就显得有些过犹不及了,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种男性的“伪心理弹性”,即人们常常把男孩的一些表面现象当成是一种健康或合理的表现,而忽视了这些现象可能是一种对深层痛苦的伪装[6]。如果我们能给这些隐藏在男孩内心深处的脆弱情感一个表达的机会,那么很多男孩甚至是成年男性的心理弹性将得到真正的发展。已有研究发现,让男孩在一种与他人有联系特别是在得到照看者支持的背景下去感受和自由表达这些脆弱的情感,是加强男孩真实心理弹性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新的“男孩准则”

      传统心理模型强调了男孩自主、分离和独立处理方式的发展,特别是强化了对养育者的过早分离和对人性中脆弱自我的真实表达的过早沉默等。在欧美文化中,建立“男孩准则”就是要求年轻男性为了避免羞愧而极力去追求自制力、坚韧、禁欲和分离。这些标准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社会系统,会经常用于对年轻男性进行心理评估和治疗。然而除了在一些必要情况下,这种羞愧感会让年轻男性从对情感敏感性、依靠性和与他人联系的基础需要中脱离出来。无论家庭还是社会,人们总是用“男孩准则”去教育和评价年轻男性,以至于他们很小就知道成为一个男子汉就要“靠自己的双脚站立”、“不要依偎在母亲身边”、“不哭”、“要坚强”,而这些要求无疑会减少男孩去表达他们真实情感的机会。很多男孩在评价自己时就是以这些准则为基础的,他们通常羞于去表达一些正常的脆弱情感,因此很难与一个支持型的成人或自己的真实情感建立起联系。所以,为了让男孩们能拥有真正的心理弹性,我们应该建立和传播一种新的标准去定义“真实男孩”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些标准将包括:“良师益友”般的新勇气,以联系为基础的英雄气概,摆脱社会刻板的要求与性别刻板的羞愧感,建立与灵魂深处声音的联系,与他人建立真实的友谊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