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少华,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陈少华,周宗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陈少华(1972—),男,江西高安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站博士后。

原文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回顾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领域涉及同伴关系与学校适应、问题行为及情绪感受等心理健康的不同层面。消极的同伴关系不仅与学校适应不良、高危行为及行为障碍有关,而且可能导致社会焦虑、社会抑郁和社会恐怖症状及孤独症等情绪问题。未来的研究应围绕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建立起涵盖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理论模型和预测模型。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7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07)04—0076—04

      一、引言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该领域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传媒、教养方式、个体因素以及同伴关系等。很显然,良好的同伴关系既可以促进个体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的发展,也有利于增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消极的同伴关系不仅对青少年学业成绩和人格发展有阻碍作用,而且有可能导致不良行为、情绪问题乃至心理疾病的发生。大量研究表明,在学校被同伴拒绝的儿童比有良好同伴关系的儿童更容易辍学及参与不良行为活动或犯罪,在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早期也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1]。与其他影响因素不同的是,青少年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明了,这是因为不仅同伴关系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同伴交往可以有不同的水平,而且心理健康既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不同的反应指标。此外,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也使两者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二、研究领域及其进展

      1.同伴关系与学校适应

      学校适应主要指学校情境下与学业成就相关的表现,如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成就动机、自我规范技能以及学习声望等,它是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的主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不受同伴欢迎可预测学习困难、留级、较高的逃学率和辍学率,同伴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的幸福感和适应能力有重要影响。Diehl等人考察了小学生同伴接受、朋友关系、社会地位等在儿童对学校和学业成绩态度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同伴接受性和朋友地位可以准确预测学业成绩,学校适应的差异既与儿童的社会地位有关,也和他们是否有朋友显著相关[2]。国内的相关研究证实,被同伴拒斥的初中生其数学学习自我概念、一般学校自我概念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受欢迎、被忽视、有争议的学生,他们遇到挫折时的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也显著低于上述学生[3]。

      同伴团体促进了某些学业特征的社会化,Ryan等人发现,学生在秋季学期中的同伴团体状况可预测一年后对学校的喜好程度及其学业成就[4]。国内研究者的追踪研究也表明,儿童在初测时所属同伴团体的社会能力越强,社交性越高,学业成绩越优异,则两年后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也越好[5]。但是,如果儿童初测时所属同伴团体属于被同伴普遍拒绝的团体,那么个体在两年后被同伴拒绝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所属同伴团体是存在学业问题的团体,那么儿童在两年后存在学业问题的可能性也更大。可见,儿童跟谁交往、如何交往以及交往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校的表现。

      Schwartz等人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同伴团体对学校适应的潜在影响,研究者通过纵向的方法考察了同伴团体中的欺侮与学业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经常遭同伴欺侮的儿童无论在一致性水平还是预测力水平上均与糟糕的学业活动紧密相关,同伴团体的欺侮对学业困难的预测以抑郁症状为中介[6]。最近,Buhs等人对同伴团体拒绝与儿童课堂行为表现和成绩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构模型分析表明:不同形式的同伴虐待在早期同伴拒绝与学习成绩变化之间起中介作用;早期的同伴拒绝与递减的课堂分享行为和递增的学校逃避行为相联系,长期的同伴虐待在上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长期的同伴排斥在同伴拒绝与课堂分享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而长期的同伴虐待则是同伴拒绝与学校逃避行为的中介因素[7]。

      2.同伴关系与问题行为

      同伴关系对行为的影响涉及从一般问题行为到比较严重的行为障碍(如ADHD)。国外有调查显示,青少年群体中有50%以上曾经饮酒,20%抽过烟,12%吸过大麻毒品,4%有过不当性行为,在大量影响因素中,同伴关系与上述对健康构成风险的行为密切相关[8]。纵向研究表明,同伴特别是同性同伴对青少年吸烟、饮酒、吸大麻以及性行为有显著影响,他们很可能是这些高危行为的真正起因[9]。研究发现,最要好同伴的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有直接影响,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10]。研究者同时指出,同伴对吸烟等高危行为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两者的关系因同伴社会网络位置不同而异,研究表明,早期完全孤立者比有同伴成员的青少年更可能尝试吸烟,而年长青少年中有较多同伴成员和联络的青少年比孤立者更可能染上吸烟习性[11]。总之,同伴和同伴群体的行为比家长的影响能更准确地预测青少年危害健康的行为[12]。

      在同伴关系中,低同伴接纳是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和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物质滥用(如吸毒)的危险因素。Lianne等人考察了儿童9岁时教师评定的同伴交往问题与其18岁时自我报告的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同伴交往问题最多的儿童后来沦为少年犯、物质滥用者及自杀比率是同伴交往问题最少儿童的8.8倍[13]。Mitchell和Annette的纵向研究还表明,青少年的同伴接纳可以减缓童年期攻击性的消极影响,而同伴拒绝则可能增加青少年的物质滥用和性冒险行为[14]。一项同伴对冒险行为、冒险偏好及冒险决策影响的对比研究发现,被试在同伴团体中比独处时倾向于冒更多风险,采取的风险决策也更多,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和冒险决策的影响显著大于青年人和成年人[15]。这证明在青少年时期,同伴影响在解释冒险行为时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