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46(2007)02—0084—05 目前,中国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转型期,无论是哪种人群,都面临着现代社会的巨大压力,他们要适应社会,要面对升学、择业、恋爱、结婚、人际关系等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从而产生心理疾病,引发社会问题。而大学生(含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问题更加突出,有些大学生甚至因为承受不了挫折而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就需要使他们懂得什么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挫折,如何才能克服心理障碍,以提高他们的心理抗挫能力,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一、大学生挫折问题的提出 挫折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它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与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这句话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含义:(1)“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与阻碍”是指挫折事实的完成;(2)“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是指挫折事实带来的现实结果;(3)“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是指挫折事实带来的心理体验[1]。挫折本身一旦形成, 作为已完成事实是不能战胜的,我们经常提到的战胜挫折是指战胜挫折感,即克服在挫折情境下常产生烦恼、困惑、愤怒、焦虑等复合情绪反应。挫折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针对大学生所面临的挫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飘泊在外求学难 大学生离开熟悉的家乡和父母,他们没有了以往家庭的庇护环境,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本身就有很强的孤独感。再加之由于暂时不适应陌生的环境,难免碰到大大小小的磕绊,在缺少依靠的环境下产生的小磕绊加重了他们的挫折感,这在以下两个群体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1.80后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问题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一般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当进入学校,大家在平等的陌生校园环境里生活和学习时,再也没有人来包容他们的“霸道”,满足他们的要求。此时,如何与他人相处就成为一个大问题。由于这个群体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包容心不够、不了解与人相处的技巧,就难免产生与他人交往上的障碍,使得人际关系紧张。同处一个宿舍,同在一个班级彼此却难以相容、貌似仇敌的现象时有发生。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的心里难免郁积了沉重的孤独感、冷落感和挫折感。 2.农村贫困学子 (1)自我生存问题 教育部门曾经有过这样的测算,按平均月收入不足120元为特困生, 平均月收入不足200元为贫困生统计,目前在校学生中有近30%的贫困生和15%的特困生[2]。对于从贫困农村来到大城市求学的学子,高昂的学费不仅使他们的家庭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给这部分学生自身带来了沉重的物质和精神负担,即如何凭借少量的生活费在高消费、高诱惑的城市生存下去。物质本身可以产生满足感,可以引起快乐感、安全感和自信心。而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诱惑与囊中羞涩的经济现状,他们无法实现物质上的满足,就很容易处于抑郁寡欢的不良心境状态,从而出现自卑、仇富等心理。 (2)社会排斥问题 贫困地区学子来到繁华的城市求学,渴望迅速融入城市和学校生活。但由于以前生活的环境与城市环境有很大的差距,他们很难融入并适应这种生活,因而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低人一等”,觉得虽同在一班级,同处一宿舍但在身份上却存在着差异,自己无法融入其中。这种心理促使他们认为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同伴的肯定。根据社会统一性理论和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社会认可是个体自我价值最重要的来源,只有得到社会的接纳和承认,个体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和自我同一性,并由此获得自信和安全感[3]63。因此,这些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学生心理极其脆弱、极度敏感,生怕受歧视,别人一个小小的眼神有时都会触及到他们的心灵,由此产生挫折感,并且将其放大,导致他们心理极度扭曲。 (二)就业难倒英雄汉 大学生多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面临的一个最现实问题就是就业。培养一名大学生社会和家庭都需要大量的花费,有些家庭甚至因此负债累累,家长对大学生毕业后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大学生本身对自己的能力评估也很高,对未来抱有很大幻想。然而社会需求却不尽如人意,加之大学生由于多年在校读书,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常常脱节,很难学以致用。这种状态使供需产生矛盾,就业市场能够提供的工作和待遇往往低于大学生的期望。在就业和生存的残酷现实面前,在家长的过高期望面前,大学生往往背负着求职的巨大压力,期望与现实产生了落差,在生存都得不到保障时,他们的受挫感就会凸现出来。 (三)婚恋难于进“围城” 对于步入婚姻年龄的大学生来说,成家立业应该是一个很紧迫的现实问题。然而谁能愿意与他(她)守候终身,这是折磨他(她)们的问题,对于那些已超龄的研究生来说更是如此。例如渴望美满婚姻而继续深造的女研究生、女博士生,由于受我国传统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强女弱”观念的影响,这些高学历的女大学生在婚恋市场上大都处于弱势地位,要想找到合适伴侣更加困难。她们对婚姻的渴望与现实中无合适人选之间的矛盾使她们精神上难以释怀,经常处于抑郁寡欢的亚健康心理状态,从而导致情感上的焦虑。即使找到了合适人选,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各方面条件还不够充分,谈婚论嫁对于她们来说往往是一个奢侈的梦想。她们无法按照自己的希望安居立业,也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致使她们心理抑郁、焦躁,产生悲观情绪。 二、大学生心理挫折问题的产生 大学生遭遇心理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自身心理素质的因素,又有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