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消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大健,湖南理工学院 社科部,湖南 岳阳 414006 李大健,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

原文出处:
未来与发展

内容提要:

高校消除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可采取以下对策:努力建立监控机制,净化网络空间;强化教育引导,提高学生自律力和免疫力;丰富网络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07) 05—0047—04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大学校园形成了“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的格局。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文化将进一步兴盛,其影响面将更广、更宽、更深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它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有的专家将它称之为“电子海洛因”也不算过分。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性、非控性、无序性、多元性、鲜活性等特点,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信息,增长知识;但另一方面网络文化混杂着信息侵略、黄色流毒、黑色信息、暴力行为、网上黑客等种种不良因素,对大学生会产生如下负面影响:一是网络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二是网络文化的直接化、形象化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造成极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妨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互联网的隐蔽性,将导致大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四是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将导致数字化人的出现,造成大学生的非人性化的倾向;五是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价值冲突更加激烈;六是“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网络传播伴生品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与威胁。这些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高校德育工作如何积极应对、因势利导,已成为当前急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监控机制,净化网络空间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舆论导向既包括报刊、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无疑也包括网上宣传的舆论导向,随着网络宣传的迅速发展,牢牢把握这方面的正确舆论导向更显重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1]。”目前, 净化网络空间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等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

      第一,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网络信息做好入境防范和治理工作。1994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入口通道管理办法》和《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出版暂行规定》等法规。这些法规对于规范和管理国内网站的建设和活动,对于防止和剔除有害的信息、言论,对于保护网络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在不少地方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当前,政府有关部门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真正实行以法治网。应根据现实需要,对已有的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应制定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网络法规的具体办法与配套措施。这对增强大学生的道德约束力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要对网络空间进行更严格的清理整治。要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运用技术手段,在国家内部网和外部网的界面上构筑信息海关,使所有的内外连接都强制性地接受信息海关的检查,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的信息。要从根本上改变网上舆论宣传“西强我弱”的状况。新闻宣传部门要建立主管网络宣传的专门机构,加强对网上舆论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了解网上宣传的舆论动向。凡需要在网络宣传中立即辟谣、进行正面宣传的,应迅速部署有关网站加以宣传报道。从而让正面的宣传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千方百计缩小反面宣传,消除各种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要依法清理整顿和查处不履行登记或备案手续,擅自开展或超范围经营互联网业务的各类网站,加大打击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行为的力度,依法严厉惩处违法犯罪分子和违法违规单位,坚决切断为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提供土壤的“利益链”,还网络一片净土。

      第二,高校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高校要建立并完善校园网络的组织管理系统,应成立由党政领导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加盟的网络宣传教育领导机构,要把德育进网络纳入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和部署。要根据网络技术的特点和德育进网络工作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明确党委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具体职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要根据高校实际建立分级网络管理系统,落实网络安全措施。第一级是学校对校园进行整体管理;第二级是院系设专人负责本单位的网络管理;第三级是学生宿舍楼网络管委会,制定学生宿舍网络管理的相关制度;第四级是学生宿舍楼网络管理小组,可聘请学生组成,进行自我管理,主要承担用户入网审批、资源分配、执行网络服务监督、技术支持、用户数据的收集与统计等职责。与此同时,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网络行为准则。如可制定《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学生宿舍网络管理条例》、《大学生网络违纪处分条例》等,各院系、班级、寝室还可制定“乡规民约”。在防范大学生浏览色情网站方面,既要给大学生讲清这些网站对学生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对社会道德形成的潜在危害,引导他们洁身自好,又要采取管理和监督措施,如将计算机安置在相对公共的场合,学生宿舍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专项检查,对浏览色情网站者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在校园里形成浏览色情网站不光彩的舆论氛围等。主管学生的校领导、学工部的负责人、各院系的负责人、学生辅导员应经常了解学生在各网站上的思想动态,以便掌握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要善于从网络中收集信息,并对网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上网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对查实确有问题的学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要建立信息反馈渠道,若发现有违反网上道德与法规的,要予以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二、强化教育引导,提高学生自律力和免疫力

      高校在鼓励广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同时,要对其加强教育和引导。

      1.狠抓思想灌输工作。大学生受网络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属于思想认识问题,不可能用法治去解决,主要靠思想灌输来进行调节。我们党传统的法宝——政治思想工作不能丢,网络条件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高校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当前尤其要对大学生进行“八荣八耻”的教育,强化他们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筑起强大的“精神屏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