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将迎来85岁华诞。85年来,共青团走过了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的艰苦岁月,也同样经历着改革开放的冲击和洗礼。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人士都指出,85年来,共青团不断为中国共产党输送新鲜血液,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后备干部。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共青团这个大熔炉的锻造、历练中成长起来,成为有高度政治觉悟又有坚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革命后备军。 团干部具有鲜明特点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既是党建立共青团的目的,也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使命。早在1949年4月,任弼时便代表党中央,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青年团提出了“培养出千千万万有高度政治觉悟又有坚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优秀的革命后备军”的任务。党的十三大更将共青团组织的这一特殊的作用再一次载入党章。 85年来,共青团不负众望,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干部,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团史研究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授黄志坚看来,优秀团干部身上具备了一些鲜明的特点。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全局观念,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快,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活动能力,善于做青年人的工作,而且有明显的年龄优势。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照顾青年特点,不断开展工作”是团干部一开始从事工作就逐渐养成的习惯。因此,共青团的干部普遍擅长于根据中央的精神和全局的需要开展团的工作,又通过团的工作为全局服务,“只拉车,不看路”的情况比较少。 其次,团的干部接受了系统教育,知识结构完整,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具有勇于创新、革新的特征,能够与时俱进。 其三,由于团干部经常组织青年开展活动,需要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协调各方关系,从而锻炼出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活动能力。因此,团的优秀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干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明显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很快打开工作局面。 其四,团的干部具备做“人”的工作的特殊能力。团干部的工作对象是青年人,这些人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活动能量大,做他们的工作比做一般人的工作更加复杂,团干部也因此锻炼出做人的工作的特殊能力。 此外,共青团组织对团干部有明确的年龄限制。一般情况下,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不超过45岁,团省委书记不超过40岁,团地委书记不超过35岁,团县委书记不超过32岁,团县委副书记和乡镇团委正副书记在28岁左右。因此,在同级干部中,团干部具有明显的年龄优势,适应干部年轻化的趋势。 团组织特别能锻炼干部 受访的专家认为,共青团组织特别能够锻炼干部,与党的领导和关注,以及共青团自身对干部的培养机制密不可分。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准备建党的同时,也开始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研究了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问题。 1922年5月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团的纲领,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是为完全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的组织。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可以说,共青团是在党的领导下创立的,被定性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得到了党的重视和关怀。黄志坚教授表示,这是团组织培养干部“得天独厚”的优势。1982年12月,共青团十一大召开,对团章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并专门增加了“团的干部”一章。黄志坚是当时参与团章修改的专家之一。据他回忆,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认为,“团的干部”一章的增加非常重要,并表示要写出党对年轻干部的特殊要求,要有几条“具有规定性、要求性的条文”。 在修改后的团章中可以看到,党对团干部提出了五个“努力做到”,即“政治上要坚强,学习要刻苦,工作要勤奋,作风要扎实,品德要高尚”。“可见党对团干部寄予很高的期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黄志坚说。 此外,中国共产党党章中也规定了中国共青团的性质,写明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青团的关系,明确了“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 党章第十章第五十条专门写明“党的各级委员会要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注意团的干部的选拔和培训。经常注意共青团领导骨干的选拔”。 这一条同时写到,“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书记,企业事业单位的团委员会书记,是党员的,可以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会议”。 对此,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李民表示,列席会议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可以帮助团干部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各行各业各领域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增进了解,能够在复杂的矛盾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找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其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样的规定,使得团干部到地方或部门从事具体工作时,能够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这也是利于团干部成长的一大制度优势”,李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