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变化:青少年教育的新课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田建国,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新世纪新阶段,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有人用“吃的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看的是大片、穿的是名牌”形容当代青少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他们的深刻影响。

      调查表明,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比是8∶2。青少年教育的效果为什么不理想,关键的原因在于教育环境发生变化,环境影响力增强

      社会环境深刻变化

      青少年教育面临挑战

      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先进文化、有益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互相交织,为进一步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侵蚀增加了难度。

      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生长点明显增多。同时青少年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为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在多元中树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增加了难度。

      我国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利益关系出现重大调整,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巨大活力。同时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青少年家庭贫富差距扩大,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兼顾青少年各方面利益增加了难度。

      我国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西方意识形态不断进行渗透,为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加了难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丰富教育资源。同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因素诱发了一些青少年思想混乱和价值扭曲,青少年思想道德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为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加了难度。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型传媒迅猛兴起,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学习交流和文化娱乐开辟了新途径。同时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向青少年传播,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增加了难度。

      上述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向青少年教育提出了挑战。有学者经过调查认为,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比例是8∶2。青少年教育的效果为什么不理想,关键的原因在于教育环境发生变化,环境影响力增强。因此,青少年教育要高度重视环境的影响,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帮助学生正视道德冲突,解决思想困惑,学会分辨是非,学会判断选择,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0世纪70年代,杨振宁回国访问,当他知道“两弹”研制是我国独立自主的结果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说中华民族不会再受人欺辱了。我们要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经济全球化的环境

      重点解决民族自信心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特点是全球化。全球化是在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是在一种不公正国际秩序下进行的全球化。专家预测:发达国家将进一步摆脱物质生产的桎梏,而成为向全球经济提供知识、技术、智能和思想的“头脑”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利用这些知识、技术、智能和思想进行物质生产的“躯干”国家,整个世界将出现社会财富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国家聚集的趋势。全球化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观念准备、人才准备、文化准备,未必机遇大于挑战。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西方各种文化产品纷至沓来,在给青少年提供多样化文化体验的同时,也把其承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视觉文化产品的兴起,吸引了青少年的眼球,对青少年的文化心态和解读各种事物方式的变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不能忽视美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西方文化的渗透,潜隐着深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比如,美国电影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站点中,有94个设在美国境内。种种文化产品的输出,不仅攫取了巨大商业利益,同时还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社会政治理念、价值理念,鼓吹西方政治制度,宣扬西方生活方式,疏离人们与本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联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使青少年既懂得保持本民族价值规范体系,又能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营养;既有国际眼光、世界意识,又有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课题。20世纪70年代,杨振宁回国访问。当他知道“两弹”研制是我国独立自主的结果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说中华民族不会再受人欺辱了。因此,我们要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把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作为重点内容。在国家意识教育中,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点;在文化认同教育中,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作为重点;在公民人格教育中,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引导青少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聪明才智。

      “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的心情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的星斗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内心里的道德规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