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大众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步德胜,慕乾伟,莱阳农学院党委学工部,山东 青岛 266109   步德胜(1980-),男,山东泗水人,莱阳农学院学生工作部教师,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慕乾伟(1967-),男,山东莒南人,莱阳农学院副教授,学生工作部部长,团委书记。

原文出处: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大众流行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由于其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表现为积极、消极两方面。面对大众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加强整饰,做到趋利避害。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7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C 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46(2007)01-0030-04

      大众流行文化,是一定时期内在大众人群中广为传播与崇尚的文化,可以表现为流行音乐、流行小说、流行歌星,也可以表现为影星、服饰、发型、言行等。自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流行文化在我国可以说是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常常是此起彼伏,各领风骚,时间长则一两载、三五月,短则几天。在当今这个开放的、相对自由和宽松的信息社会里,情感热烈的青少年,密切关注着大众流行文化的嬗变与兴衰,大众流行文化也正以其特有的消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对青少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由于大众流行文化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大众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生活方式

      (一)运用各种新词汇

      词汇的变化是当代社会流行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广大青少年是创造使用各种新词汇的急先锋。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就进入了词语的新天地,各种新词新语在青少年口中层出不穷。比如广泛运用的外来词,“新鲜人”(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自英语freshman,“秀”是英语" show" 的音译,“Hi,大家好!”、“哦,my god!”、“I服了you”、“AA制”、“T恤”、“IT人才”、“e时代先锋”等中英文混用的也较常见;还有日益风行的网络用语,如登录、在线、聊天室、网虫、网友、网恋、黑客、菜鸟、“东东”(东西)、“大虾”(大侠)、“斑竹”(版主)、“恐龙”(很丑的女人)、“GG”(哥哥)、“MM”(美眉)、7456(气死我了)、我T(踢)你、886(拜拜喽)等等;港台话和方言也势头强劲。调查显示,来自香港的“酷”、“爽”是当今大学校园最流行的口语,来自粤语的“搞掂”、“埋单”等也经常使用;语气词和感叹词如“吔”、“哇噻”、“我靠”、“我晕”、“郁闷”、“呵呵”、“嘻嘻”、“嘛”、“哈”等更是脱口而出;代用语也见怪不怪,如“革命”代上自习,“根号2”代矮个子,“早恋”代早锻炼,“天才”代天生的蠢材,“偶像”则是呕吐的对象;负面词如“去死吧”、“恶心”等在日常运用中也“毫不逊色”。新词汇迅速而广泛的流行,既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有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各个层面的一些深层次原因。对于青少年不断创造新词语,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可以将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新词汇作为普通话中的“新鲜血液”,为我们的语言生活增添活力,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自然就会被逐渐淘汰。

      (二)追求“酷”的表现

      在青少年眼里,“酷”要么表现为一种有吸引力的现象,要么代表一种个性,要么代表一种前卫的风格。在受访的青少年中,大多将“酷”理解为冷傲,或像刘德华般的帅气,或像李宇春那样的洒脱,或为王杰般的忧郁,或为周杰伦式的孤傲,还可以理解为高消费,模仿明星的动作等。“酷”之所以会走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它迎合了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心理。在青少年看来,“酷”是一种挑战、一种勇气、一种能力,一种卓然独立与众不同的特性。“酷”是个性的一种充分张扬,而不是简单的追随与模仿,它比较需要投入心理成本及独特的个人目标。“酷”满足了青少年彰显个性的心理需要,但也值得我们反思。“酷”的本质内涵是现代竞争下产生的孤独感、挫折感和焦虑感等痛苦心情的“克隆”,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态,是人类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形式。青少年一代不应是冷酷的一代,病态的一代,更不应该将病态的“酷”作为一种前卫的风格。青少年应充分展现自我个性与风采,而不应将“酷”作为个性的彰显,应做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一代。文艺工作者不应视“酷”为艺术,以“酷”的自我定位作为青春偶像,而应发展多元化的文艺风格来领导时尚。教育工作者应加强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及时纠正这一不良倾向。

      (三)推崇炫耀消费

      大众流行文化的蔓延促使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造就了青少年的消费主义观念。青少年的消费主义的价值趋向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名牌意识上,以求通过名牌来彰显个性,象征幸福生活,获取同伴的艳羡和流行的认可。他们穿着入时,名牌裹身,进出酒店歌厅,居室装饰豪华;电器要用进口原装,皮货要意大利原件,服装讲究“皮尔·卡丹”、“鳄鱼”,运动鞋讲究“耐克”、“阿迪达斯”,喝酒要“人头马”,抽烟要“万路宝”,手表要“欧米茄”、“劳力士”等等。炫耀的背后就容易出现攀比的现象。在大学校园中常常会看到,某女生穿上高档服装,同寝室、同班甚至同系的女生马上会穿上同样档次甚至更高档次的衣服;如果某女生用上了国产的高级化妆盒,甚至一个女生带上了别致的发结,围了条高级的真丝围巾,用了瓶进口的法国香水,穿了双漂亮的皮鞋,都会成为别的女生攀比的对象。如果某位男生抽了包洋烟,系了条高级领带,穿了套笔挺的西装,用了支高级的金笔,别的男生也会盯上,加以攀比。青少年的炫耀攀比消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人收入较高或者家庭殷实富有,他们一掷千金,比阔斗富,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气派;另一种是有炫耀攀比之心无炫耀攀比之力,“打肿脸充胖子”。这一类炫耀攀比消费,完全失去了消费原本的价值和意义,而虚荣心的膨胀,实在是一种扭曲的社会行为,如不加改变,必将冲击社会的正常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