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我国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2006年2 月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要“增强科技界的责任感,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实际上,我国的科学家群体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一样,都有着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的良好传统。许多科学家通过科普讲座、电话或网络咨询、开放实验室、撰写科普文章或图书、亲自指导专题科学探究等方式,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不过,为了进一步贯彻《纲要》所提出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更有针对性地“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有必要了解作为受众的青少年的真实想法、态度和需求,也就是说,青少年究竟期望科学家传播什么?他们欢迎科学家以何种方式进行传播?青少年对科学家传播相关因素的评价如何?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中国科普研究所与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合作,在2006年11月,对长宁区经常参与科学家传播活动的百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其中接受问卷调查的男性占68.4%,女性占31.6%。下面就是根据调查所形成的主要结论。 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首要的是传播什么?
一、青少年期望科学家传播什么 青少年期望科学家传播什么?针对这一问题,调查问卷中有3个小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设问。在问及“您认为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首要的是传播什么”时,在所列的6个选项中,认同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传播科学思想(35.7%),传播科学方法(24.5%),传播科学精神(21.4%),传播科学知识(15.3%),传播科学家的人格魅力(2.0%),其他(1.0%)。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渴望从科学家那里获取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需求都大大高于对科学知识的需求。这表明,青少年已初步认识到在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和个案研究时发现,尽管青少年认为“科学思想的传播”最重要,但从客观效果上看,他们却认为“科学方法的传播”使自己受益最大。这反映在对“通过参与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的活动,您认为在与科学素质相关的下述哪些方面使自己受益最大”的选择上,认同率最高的为“应用和掌握科学方法及相关技能”,占69.4%;其次分别为“学会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占57.1%;“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占52.0%;“弘扬科学精神”,占29.6%;“养成科学行为习惯”,占28.6%;“逐步树立科学思想”,占27.6%;“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占17.3%;“了解科学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占10.2%。 众所周知,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缺一不可,而且相互交融。但从青少年群体来看,由于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萌芽期”,因此,青少年渴求科学家能够通过“科学思想的传播”,使自身受到启迪,正是这一需求使他们将“科学思想的传播”置于首位。另一方面,青少年通过学习和自身的实践,亦已认识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方法基础之上的,因此科学方法无疑可以“迁移”,成为青少年正确解决个人问题、参与科技实践和其他社会决策的指南。正因为此,科学家在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最重要的也是青少年感觉受益最大的,就是作为“基石”的科学方法的传播。 科学家在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时,其目标除了包括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外,还包括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此,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们均表示认同。在问及“通过参与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的活动,您认为在与思想道德素质相关的下述哪些方面使自己受益最大”的选择上,认同率最高的是创新精神,占65.3%;其次是独立与主动性,占46.9%;第三是意志力,占41.8%;第四是合作性,占37.8%;排在后面的依次是与他人沟通的技能(27.6%)、自信心(26.5%)、社会责任感(24.5%)和诚信意识(17.3%)。 青少年参与科学活动,哪些方面使自己受益最大?
毫无疑问,创新精神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可贵的精神。通过科学家的传播,青少年领悟并逐步树立创新精神,有益于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益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蓝图的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被排在了最后,这说明无论从科学家传播的导向还是从青少年群体自身的认识,都还存在障碍。 参与科学传播活动,在与思想道德素质相关的哪些方面使自己受益最大
简而言之,科学家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其目标主要是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此青少年群体亦表示认同。考虑到前者,青少年群体认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向其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这反映了他们成长为未来公民的需求;而对于后者,青少年群体认为科学家应将传播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这是无须质疑的,而对于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和合作性,尽管目前青少年群体并未感觉到受益,却也应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列为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