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4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7)02—0003—04 一 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彻底改变了俄罗斯政治经济体制和国民价值观念,统管国内青年工作的共青团组织的瓦解颠覆了俄罗斯原有青年工作体制。作为苏联列宁共青团俄联邦共青团的继承者,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进行自我定位,如何应对发生质变的青年工作环境,俄罗斯青年联盟(以下简称俄青盟)经历了不断调整、逐渐成熟的过程。 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以后,积极推行所谓“民主化”和“新思维”,苏共的领导力量却被进一步削弱。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苏共第二十八大之后,苏共执政党的地位被“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所取代。俄联邦共青团于当年召集地方团组织负责人,召开了俄联邦列宁共青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决定修改组织章程,打破与政党的隶属关系,按行政区划构建组织体系。在同年举行的第二次全会上,俄联邦共青团确认了与政党脱钩的原则,并将带金色桦树叶的俄罗斯三色旗确定为组织标志。 1991年,俄联邦共青团正式更名为俄罗斯青年联盟,最终将组织定位为非政治性、社会性青年组织,并着手地方团组织向俄青盟地方机构转变的工作。在青年工作主管机构缺失的真空期,俄国内涌现出大量性质各异、规模不一、良莠不齐的社会性青年组织,青年工作环境相对复杂、混乱,青年基本权益难以保障。针对这种情况,俄青盟于1992年牵头组建了全国青少年儿童组织理事会,吸收了数十个团体会员,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发挥群力,形成合力,有效缓和了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促进了社会资源的积极整合和青年工作环境的整体改善。 1993年,俄国内政权之争最终演变为武装冲突,社会局势更加动荡,青年组织生存环境持续恶化。1994年,俄青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了稳妥发展、稳步推进的方针,将保存地方组织、保全组织体系作为工作的重心。1995、1996年,俄大学生组织联合会和中小学生协会相继加入俄青盟,使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1997年,俄青盟三大对组织章程再次予以修改,在中央委员会中增设了主席一职,由第二书记担任,并确立了自上而下的项目推广机制。1997~2000年的3年中,俄青盟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逐步推进工作对象由青年组织、青年群体向青年个体的转变,树立工作惠及普通青年的思路。 进入新世纪,俄青年工作整体环境不断改善,俄青盟组织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继续得到巩固。俄青盟积极参与国家青年法律法规制定和信息技术推广,并利用“俄白国家联盟”成立的大好时机,与白俄罗斯青年联盟组建了“俄白青年联盟”,双方组织领导担任联合主席。2003年,俄青盟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来自75个行政区的400多名代表与会,总统普京和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主席米洛诺夫发来了贺信。为迎接俄罗斯卫国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大会将开展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点。 15年来,一批青年领导人经过在俄青盟的磨练,担任了俄政府机构的重要职务:俄青盟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任第一书记伊拉金现任政府机构协调部部长,第三任第一书记维拉现任科米共和国副总统,中央委员会书记巴布罗夫任普京总统办公厅礼宾部主管,纳维克娃和葛立格连科曾分别担任国家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贝什科夫在2003~2004年间任教育部副部长。俄青盟很多地方组织领导人走上了其他领导岗位,在地方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在俄罗斯青年工作框架内,俄教育和科学部作为政府机构,更多从事青年事务宏观管理、规划和调研工作,有关青年活动和项目的具体实施则主要由社会性青年组织来承担。社会性青年组织既是政府机构青年事务的合作伙伴,又是联系政府机构和广大青少年的桥梁。在众多的社会性青年组织当中,俄青盟是规模最大、最具实力者。它在全国75个行政区建立了地方组织,基层网络覆盖大量企业、学校和社团。截至2004年底,其会员约25万,每年逾100万青年参加其举办的各类活动。一直以来,俄青盟与俄教育和科学部、杜马青年事务委员会等机构合作关系良好,是为数不多长期享受财政拨款的社会性青年组织之一,基本突破了社会性组织普遍面临的资金瓶颈的制约。 根据俄《国家社会组织法》和《国家支持青少年社会组织法》的规定,俄社会性青年组织可以向政府部门申请项目经费,这也成为社会性组织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长期以来,俄青盟贯彻以项目引领青年工作、吸引和服务青年的工作方针,针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和青年需求,在保留部分原有共青团品牌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运作新项目,得到了国家、社会和青年各方的肯定。 1.促进青年培训与就业 自2000年,俄青盟与国家教育和科技部、莫斯科青年与家庭事务委员会等机构开始合作出版《俄罗斯青年人力资源》。到2005年,经过6年的运作,刊物的覆盖面已由最初莫斯科市120所中学扩展到100所高校和350所中学,向社会推介了5万名优秀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青年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 2.丰富青少年社会文化生活 俄青盟利用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在在校生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文化活动。俄青盟先后推出了针对中小学生、以开阔眼界为目的的“成就”系列活动,为职业技能学校学生设计的职业艺术展示活动,重新开发并创新了在原苏联共青团时期广受欢迎的幽默剧大赛。 在众多文化活动中,“俄罗斯大学生之春”大型文艺比赛知名度最高,也是迄今为止俄罗斯规模最大的社会性青年项目。自1993年始,俄青盟与原国家青年事务委员会、现联邦教育和科学部合作举办该活动。每年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大学生组成上千个表演团队报名参赛,经过学校、城市、州和地区的层层选拔,参加最后的决赛。城市以竞标形式争夺决赛举办权,决赛评委由俄文艺界的权威人士担任。通过参与该项目,不少青年的表演和创作才能得到了发掘,走上了新的人生发展道路。“大学生之春”成为众多俄罗斯青年大学生涯中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