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与调查方法 1.研究背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手机的普及使用,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它借助手机移动性能好、信息交换与传播简单快捷、时空限制相对减少等优势,对社会经济文化及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新型信息互动方式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正日益受到手机短信的冲击,校园内人际关系趋于淡漠,垃圾信息泛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试从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的现状入手,研究手机短信使用者的行为与心理动机,并提出相应对策。 2.研究方法 (1)本次调查以淄博市在校统招的大学生为调查总体,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从淄博市当地高校中选取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淄博科技职业学院三所院校作为学校样本;其次根据各院校的规模大小分配样本数;再根据一定的性别比例与年级比例分布样本;最后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各院校内抽取调查对象。 (2)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之以个案访谈法和观察法等收集本研究相关资料。问卷采用自填法,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调查员当场核实后回收。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10份,回收率为88.7%,其中有效问卷7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7.7%。 (3)在对所回收的问卷整理后,编码输入计算机中的VISUAL.FOXPR06.0数据库,再利用SPS/SPC+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将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二、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分析 在被调查学生中,有83.0%的人使用手机,其中有98.6%的人使用过手机的短信功能。收发短信的内容是什么?调查发现,日常联络、沟通、互致问候、闲聊等人际交往是手机短信的首要功能,而定制新闻也逐渐在大学生中流行起来,短信的大众传媒功能被初步开发。(见表1)
结合不同性别、专业作交叉分析,发现女生、文科学生在使用手机短信方面往往比较活跃。(见表2)
三、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的成因与积极效应分析 1.大学生交往需要强烈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因此,大学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 2.短信的速度性、互动性、保密性优势 由于手机短信的方便灵活,使信息互动的双方摆脱时空的限制和对互联网的依赖,可以真正做到畅通无阻,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与交流,让人享受到聊天的乐趣。手机短信的传递是语言符号,在通过发送—接受—再转发—再接受等过程中,只要不刻意修改,一般都能保持原汁原味。手机短信还使得人际互动变得更为隐秘。在大学校园里,尽管电话已经相当普遍,但是学生在信息传递已经非常方便的情况下仍然青睐手机,这也与手机的保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电话沟通难免“隔墙有耳”,但手机短信却不会被别人看到听到。对于恋爱中的大学生来说,那些难以出口的肉麻话语在短信中出现后,变得顺理成章、轻而易举了,并且还达到了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费用经济实惠 目前,多数大学生在经济上还不独立,对于手机,他们是买得起,打不起。手机通话资费一般为0.4元或0.2元/分钟,而短信只要0.1元或0.05元/条,且无长途费用。手机通信公司因为竞争还会对大学生实行“套餐”等短信优惠政策,使得一次通话的费用至少能发多条短信,对于交流欲望十足,但经济能力不足的大学生来说,诱惑力自不可挡。 4.形式自主多样 迄今为止,短信已包括语言、声音、图片、游戏、彩信等多种形式,仅其中的语言短信又包括娱乐短信、服务短信、广告短信、用户间短信等,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形式还在不断增加,这使得短信具有了丰富的内容和十足的表现力,而这恰好迎合了大学生追求新奇、张扬个性的特点。 5.使用方便快捷 短信不像打电话,必须要求接听方也同时在另一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送短信,不用管对方有没有开机,是不是在服务区,也不用怕已经是深夜而打扰对方休息,因为短信可以存储在短信平台的服务器上,一旦对方开机,短信就会自动接收,方便且快捷。 四、手机短信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消极影响 1.加重了经济负担 虽然价格不是太高(大约0.1元/条),但是由于过度的投入和专注,再加上手机的价格,其总体开支无形中会增加大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习。再加上大学生自尊心较强,消费心理不成熟,往往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从众,纷纷买手机来发送短信,加重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