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为世俗所推崇的今天,理想化、浪漫主义的价值取向与现实激烈地冲突着,这使得不少年轻人更关注消费、追赶时髦,很难再沉浸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中。吃着同一的洋快餐食品,向往着雷同的时尚休闲活动,年轻人几乎按照同一模式过着貌似繁华热闹,实则个性丧失的生活。他们把文化诉求的目的归结为娱乐、消遣、追求感官刺激和非理性的文化享受。 这其实也暗含了在当下,随着泛政治化的文化结构被经济至上的文化权威所取代的同时,一些年轻人在追求自我选择的过程中,在心理的深层上,却深感文化价值目标的缺失,甚至失去了社会行为的某些价值标准。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价值观始终带有它鲜明的民族印迹,并以本民族特有的形式与内容,为其民族的崛起和腾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代青年文化价值的选择,一方面将接受发达国家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一切文明成果的熏陶,并与其蕴涵的价值观有所趋近。另一方面,当代青年将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势,提升对本土文化在客观比较中深刻的认识,与其蕴涵的价值观高度认同,从而影响世界。 那么,如何进行当代青年文化价值观的民族化构建呢? ★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的一致 从价值观的基本取向来看,自我与社会的冲突和调适将是当代青年价值选择的主题,青年文化在走向主流化的同时,对现代化成长的“反哺”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文化全球化条件下,由于异质文化的交流渗透明显加强,对青年进行主旋律教育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便凸现出来。 一方面,青年在一定程度上趋近和认同发达国家青年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比较,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又有进一步的认识。显然,在当代青年文化价值观指导思想的层面上,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意识形态。而在社会价值观念的层面上,则有着价值追求的一元性与多元化并存的关系。在文化价值观的实践中,这种“一元”与“多元”关系的底线是: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并不否定青年的信仰自由;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性并不否定青年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从价值观的特性来看,开放性、先锋性和创新精神仍然是当代青年价值观的特有标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鼓舞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是推动青年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力量源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民族的整体价值观,并成为青年人生目的的指南,行为选择的根据,凝聚心灵的力量。 当代青年文化价值观的民族化构建,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支撑。文化价值观基本功能首先是传递社会的基本价值标准并传递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构建当代青年文化价值观,一是要坚持和加强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构筑当代青年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二是要坚持和加强对青年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构筑当代青年共同价值取向和确立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 应该承认,当代青年创新能力总体不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人追求能很快带来好处的“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功利性目标。而“麦当劳化”式的创新教育异化了创新的本质,致使青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为此,必须超越“一切在教”的教育误识,发挥“育”的功能,通过创意的情景,开放的环境,培养青年的创新素质,引导他们树立创新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文化认同与文化整合的并重 时代在前进,影响和制约青年文化价值观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比之传统而言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建立在传统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价值效应在缩小,价值主体生存空间扩大,原有的人际相依关系,巢覆卵亡的共生意识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主体的个性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在当代青年的文化选择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认同危机,通过文化整合,规范性地构建当代青年的文化价值观尤为必要。 那种全盘否定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拿来主义,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面前是苍白无力的。当代青年的文化价值观的民族化构建,应该以开放、兼容的态度,对待同质文化圈内的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思想文化发生过程,同时通过发挥民族主体文化的吸纳、同化功能,将异质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整合为本民族文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体”,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赋予文化以现代生命,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理想,把青年的共同情感、信念、使命、责任汇成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构成永不消失的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