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年发展的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陆士桢 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授 考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最常见的视角就是历史的分析。自五四以来,不少理论工作者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运用和创造,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相比较而言,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学术界重视不够。我认为,应当整合力量对此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系统研究。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就是青年发展。 从青年发展的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青年发展是当代青年的主题。当今世界各国都重视青年发展,青年发展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发展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青年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诸多方面。青年要实现这种全面的发展,必须要有物质的支撑、精神的支撑和社会的支撑。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青年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历来是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当代青年,他们身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肩负着新的重大使命,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青年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青年的发展愿望更加迫切,青年比任何时候都渴望科学的理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高低,关系到青年发展的方向,关系到青年素质的整体提升,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后继有人。 从青年发展的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涉及的内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首先应找准重点,瞄准前沿,不断推进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当前,以下一些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应着力研究。 第一,应全面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对青年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马克思主义能够在青年中广泛传播,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从马克思主义引进到中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从共性的角度来讲,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从个性的角度来讲,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在战争与革命的背景下形成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时代既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条件,也为理论创新增添了新的内容。据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同于毛泽东思想的新的内涵和新的特点。它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二,应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及其对青年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我国青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企图使青年一代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最终达到他们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目的。我国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对当代青年带来很大冲击,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一方面,广大青年不得不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比如和平问题、贫困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教育问题、反腐败问题等等。青年对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出很高的关注度,而且许多青年进行了自己的观察与思想。表现在行动上,青年积极参与这些方面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其他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带来了利益调整和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成员的生存竞争,青年面临许多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如升学、就业、发展、权利维护等等。改革所激活的利益机制调整,西方实用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都使青年更加关注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他们在重视社会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务实成为当代青年的一个普遍特点。广大青年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 第三,应全面把握当代传播方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青年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当代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系统,并被人称为是继报纸广播以及电视以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网络产生以后,电子出版物、电子报刊、数字化电影、数字化电视纷纷出现,书籍、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纷纷在传播网络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使互联网成了多种媒体运行其上的综合体。相对于传统的传播方式来讲,互联网传播具有诸多特征。比如,信息的开放性。在互联网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受众也都随时可能成为传播者,并且任何一条信息的发布不需大规模、有组织的专业设备和审核程序,因此形成了网上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互联网上没有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读者能随时看到最新、最详的信息。于是,网上的信息就呈现出开放和多元的态势。又比如,受众的自选力增强。互联网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原来的受众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就可以随时在网上发布信息或改写信息,做一个信息的传播者。互联网的这些传播特点,使人们可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通过全球网络同时以文字、声音、图像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并参与交流,同时也使网络上信息来源变得十分混乱和复杂,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更为错综复杂。而且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政府或有关部门对网络上有害信息的控制也要困难得多。事实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新阵地。但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西方发达国家掌握着互联网的主动权。互联网等传播方式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的传播方式,拓展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优化传播的环境等等。另一方面,青年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特别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和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袭。事实上,不少青年已经成了不良网络文化的受害者。如何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牢牢掌握网络条件下青年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动权,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