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厦门特区跨世纪战略目标总体构思 厦门特区不仅具有一般特区的地位和功能,而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深入,历史将赋予厦门特区作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基地,厦门不仅地处海峡两岸的中心位置,更重要的是她与台湾具有历史、文化、人缘、血缘的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这种特殊地位和功能的充分发挥,不仅取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前程,而且取决于厦门特区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地迅速增强。 厦门特区领导层正是从这一特殊战略地位的高度出发,勾勒出厦门特区跨世纪战略目标的框架,即“力争到2010年,把厦门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的海港风景城市。”届时厦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口岸外贸进出口总值将分别达到2000亿元、10万元、330亿元和350亿美元;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50%,城市主要环境指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标准;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17平方米。为了实现这一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还拟出三个具体的实施阶段。总之,到2010年,厦门特区各项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力争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当时的中上水平。 二、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可行性研究 首先,厦门特区已具备大规模投资的环境。厦门特区历经10多年艰苦创业,一个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基本完善。今日的厦门特区海(运)、陆(运)、空(运)齐备,现代化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这乃是实施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 其次,厦门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综观世界多数著名的国际性港口城市,都是伴随着大型深水港口的兴建而形成的,港口优势对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厦门港口优势早已被世人公认,它不冻、不淤、水深、岸长、海域宽,分为东西两岸,东海岸线以东渡港区为主,向西延伸,预计2000年前,可建成20个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达3500万吨,集装箱装卸能力达100万标箱;西海岸线的海沧深水港区岸长达5.5公里,可建造万吨级以上的泊位49个,届时年吞吐能力可达9000万吨,无疑厦门是一个潜在的天然大港。可以断言,随着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迅速崛起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厦门必将成为海峡区域的交通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大港口城市。 第三,对台区位优势是实施跨世纪战略目标的机遇。厦门与台湾人民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骨肉情深。正因此,中央才赋予厦门特区对台经贸的特殊政策,这对拓展对台贸易和吸引台商前来投资兴业至关重要。截止1995年底,厦门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近2000项,合同投资2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0多亿美元。显然,对台区位优势是厦门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极难得的机遇。 第四,经济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的优势是实施跨世纪战略的关键。厦门特区经过10多年的大胆改革试验,进行了财税、金融、外汇、外贸、劳动工资、社会保障、价格和流通以及投资体制等重大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雏形已初步确立。这是实施跨世纪战略的关键。 第五,厦门特区具有人力资源的优势。人才的集散与密疏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厦门特区拥有10余所大专院校,其中还有全国重点大学;厦门拥有几十所科研机构;厦门人口中的高文化程度比例在全国名列前茅。厦门特区人力资源的优势,对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厂,促进经济腾飞,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保证。 三、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对策 厦门特区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之后,就必须选择强有力的战略性对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以港立市”的科学抉择 “以港立市”就是要构造港口城市功能,把厦门特区建设成海港、空港、信息港三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港口作为联结陆域与海域的交通枢纽,具有特殊的功能,只有通过港口城市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也只有不断地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才能为城市的工业、贸易、金融、旅游、信息等各业的发展提供后劲,使所在的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多元化。显然,港口不仅具有海运功能,而且具有仓储(含保税)、工业、服务、旅游、信息等功能。诸功能的充分发挥必然带动着城市经济整体性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在海港建设中,必须着眼于长远战略目标,以超前意识、高标准、高起点构造厦门国际性港口城市的框架。据此:(1)必须加速海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依厦门优越的港湾条件,作好整体规划,分期分区进行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可容纳相当数量大型远洋船舶停靠能力的大港口;(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港口技术含量,对港口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港口作业专业化、装备现代化;(3)理顺港口管理体制、实行港口管理现代化。对各港区各部门实行宏观调控和协调、提高港务机关的地位和作用,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高效、灵活经营和管理,同时,要引进、培养一支管理现代化港口的专业人才队伍;(4)加快开辟国际航线班轮。不断壮大厦门远洋船队,奋力走出“支线港”,迈向“框纽港”;(5)制订鼓励政策。吸引国际班轮来厦门港挂靠,扩大国际交往;用足特区的优惠政策,拓展转口业务、保税业务、仓储业务、船舶维修服务和补给服务等业务,提高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取胜,逐步向国际性、现代化大港口迈进。与此同时,要加快航空港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