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状 自199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外高桥建立第一个保税区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及在建的保税区有天津港、大连、深圳的沙头角和福田、宁波、广州、张家港、海口、厦门象屿、福州、青岛、汕头、珠海、海南洋浦,其中多数已通过海关验收,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比经济特区开放程度更高、优惠措施更大的保税区的建设,是在我国整个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区域经济开放进一步加快的条件下提出来的,是本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一)保税区的选址。我国保税区的选址具有以下特点:1.基本上都位于沿海港口城市、内陆口岸及靠近沿海的内河港区,处在对外开放的前沿,有的直接就位于经济特区内。如深圳的沙头角和福田保税区,对外交通联系方便。2.港口条件好。目前除深圳沙头角保税区是靠近边境口岸外,其余大都是水深港阔、条件优良的港口。3.以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城市为依托。4.我国保税区面积小,最小者是深圳沙头角保税区,面积仅0.2平方公里;最大者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面积也只有10平方公里。这样,就易于把保税区与周围地区隔离开来,创造出全封闭的投资环境。 (二)保税区的规划。我国保税区的建设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划,在内部经营活动和发展方向上各有特色,但总体而言,均没有强调以工业为主,而是在注重发展先进工业的同时,强调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在区内的重要地位,力求成为技术上高而新、运转上快而活、管理服务上优而严、经济效益上好而高,以外贸为导向,兼有加工、商业、金融、信息多种行业的保税区。综合起来,我国保税区在规划上有如下特点:1.将高新技术上的引进作为重点之一。2.强调建立开放型金融市场的必要性,如在保税区不仅允许设立国内金融机构,经过批准还可设立外资金融机构。3.强调信息产业的高度发展。4.允许国际财团投资商业、服务业和零售业。5.虽然起步较晚,但按照“成熟一片,封闭一块”的建设方针,在较小的范围内集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具备了海关、储运、联检等条件。 (三)保税区的运营情况。我国保税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吸引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洽谈投资,引进项目近6000个,引进投资近100亿美元。目前我国各保税区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管理体制新。我国各保税区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对区内企业和经济事务进行有效管理,提供满意服务。一般地,保税区管委会根据当地政府的授权对保税区的规划制订、基建、公司设立、项目审批、进口审批、房地产经营、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等实行全权管理。申请企业的所有手续(包括立项、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估等)都可在管委会一次办理完毕。管委会下设的劳动服务公司、公用事业服务公司要为区内企业提供劳动用工、供水、供电、通讯等“一条龙”服务。这样,就增加了保税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提高了运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区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起点层次高。我国各保税区一开始就按照建立世界一流的外向型、现代化保税区的要求,高标准地实施各项开发建设计划。3.出口创汇情况较好。 然而,由于中国保税区刚刚起步,加上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原因,目前中国保税区的发展很不平衡,面临着诸如宏观管理、运行机制、设施配套等问题。 对策与思路 (一)明确保税区的发展目标模式,努力实现保税区的国际化、现代化与规范化。我国目前的保税区在具体运作上已形成一定规则和秩序,但是与国际上通行的自由港相比还有差距,其功能和作用未能充分、完全地发挥。“保税”只是海关对进口货物处理关税问题上的一种简化措施。保税区内企业经济活动所享受的保税待遇,是暂时免税的海关监管制度,它尚不是一种全部免税的货物自由流通区。因此,当今中国境内的保税区,其最终发展目标应该效仿世界各国改革开放的模式,附属在港口的是自由港,设立在沿海、沿边、沿江地区的是自由贸易区。在向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过渡的过程中,首先,应具备一般保税区必备的基础设施与高效率的经营管理环境,必须具有能使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拥有陆海空口岸的理想区位,具有完善的监管措施,地区经济或国际经济融合度较高,具有相对的国际竞争优势。广阔的腹地空间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等;其次,在设计中国保税区的长远蓝图时,应注重把握中国在21世纪保税区发展战略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协调深圳、广州、上海、厦门、青岛、天津、大连等沿海城市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建立以目标为中心的政策发展体系。按照上述的目标模式,在主要突出国际贸易与服务的综合功能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将我国保税区逐步建成严格按国际惯例运行的自由贸易区。 (二)完善保税区的管理体制,确定保税区的发展战略及其步骤。目前全国已建成13个保税区,其保税业务发展也十分迅猛,但是迄今全国尚无一个宏观的保税区领导机构。由于缺乏科学的分类指导和可行性研究,对保税区的进一步规范发展极为不利。因此,首先,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富于权威性的保税区发展领导机构,确定保税区的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审批保税区的申请,对建成的保税区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其次,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不同类型保税区的发展特点,确定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具体管理方式;再次,应参照国际通行原则,分别制定不同类型保税区的专项法规与管理条例。另一方面,应确立保税区的短、中、长期发展战略步骤。以发展外向型工业为战略目标,实行工贸并举、工贸技相结合的策略,以发展高科技工业为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及资金密集型项目,其发展战略步骤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奠基阶段。主要任务是创造吸引外商的良好投资环境。一方面进行包括交通、通讯、厂房和水电供应设施等硬件环境的建设。另一方面,制定保税区的有关法规,设计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等软件环境。在初期的产品销售中,允许进口替代的比例略高,在引进技术中,先进技术所占比例不高,但以运用先进技术和改造传统工业的适用技术为主。(2)外向型成型阶段。在企业产品销售中,进口替代的比例缩小,直接外销的比例提高;在引进技术中,由劳动密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逐步向先进技术过渡。(3)提高阶段。投资环境更完善,以产品直接出口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为主,即以技术、知识、资金密集型项目为主,工业品竞争能力更强,出口创汇更多,多结余外汇,为引进先进技术准备条件,这才算进入高级外向型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