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与建议 经济开发区在中国的出现也就是短短的十年时间,而其大规模的兴起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可以说,各地举办开发区的热情不断高涨与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有很大的联系,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不断扩大,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也会随之深化,有些地方过高的“开发区热”会逐渐地降温,伴随其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将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因为开发区兴起之初出现的一些盲目性问题而否定举办开发区的积极意义,是缺乏战略眼光的。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目前所处的体制转型时期,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市场缺损和市场失灵,市场的调节力量还远不是“万能”的,政府应该也必须运用经济、法律以至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国范围内经济开发区的兴办,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使其健康、良性地发展。因此,特针对我国开发区建设中出现的上述诸多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如下: (一)要对“经济开发区”的特定含义进行界定。 依照国际通行的标准,结合中国特色对所属各级开发区进行量化评估,达不到标准的要进行清理,尤其是对部分有名无实,并未进行实质性开发的“开发区”,要退还耕地;在此基础上,应制订我国开发区的综合发展战略,明确全国相对统一,兼顾各地不同发展水平的开发区目标模式,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 现有的关于全国各级开发区的统计数字中含有若干不确定成分,各部门的数字相差甚远,少的有1000多个,多的达9000多个,这种不一致性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上报不实;二是由于标准不明确而造成的统计不实,后者恐怕是主要原因,一般地理解,开发区为在从事各类产业活动时可以享受若干优惠政策的区域,但是这种理解本身并不严格,一些必要的标准,诸如哪一级审批,多大面积,具有哪些必须的优惠政策等都没有严格的界定,因此统计数字多种多样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也难免会存在一些夸大的成分。例如,有些县乡镇的统计中把那些插了牌子的,或只是对外宣布而并未动迁的所谓开发区也都计算在内。另外,开发区面积统计中,一般都是把规划面积上报,而实际的开发面积在开发初期占的比重较小,通常是分小片开发,逐步推进。有人估算,目前实际开发面积只占规划面积的1%,若不明确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开发区热”究竟热到什么程度就难以有一个完整的实事求是的估计,开发区发展战略的确立更是无从谈起。 我国开发区发展战略的制订应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战略意图为出发点,即“大力引进我国急需的先进技术,集中举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的科研机构,发展合作生产、合作研究设计,开发新技术,研制高档产品,增加出口创汇,向内地提供新型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传播新工艺、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还要发展为国际转口贸易基地”。在此基础上,从开发区本身及其母城和腹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经济性特区的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制订开发区发展战略。我们设想将开发区的发展过程大致定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将采取不同的战略目标模式。 1.近期目标 近期目标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努力完善投资环境,理顺区内外的各种关系,形成一批生产性项目,积累资金和经验,走经济开发为主、技术开发为辅的路子,形成兼有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特点的工业区。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要大力建设投资的硬环境,按照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和国际惯例优化投资的软环境,以便形成对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较强的吸引力;努力引进并办好一批项目;要既注重引进项目的生产和创汇能力,也注重引进项目中先进技术项目的比重,多层次地引进技术项目,既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又形成初步的科研体系和技术开发,扩散的机制,为开发区的发展进行资金和技术上的积累。此外,还要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雏型以促进母城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 2.中期目标 中期目标模式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开发与技术开发并重,形成兼有我国经济特区和科学工业园区部分功能的工业区。工作的重点应放在: (1)要强调引进先进技术和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生产、科研开发相结合的实体组织,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开发新技术,研制高档产品;完善科研体系和技术开发、扩散的机制,形成技术档次合理的产业结构。(2)要更加广泛地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并在体制改革方面有所创新,为沿海地区和全国的改革、开放起示范作用。(3)要与本地区工业建立广泛的联系,推动原材料、零部件的国产化,进一步促进母城现有工业的改造,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3.远期目标 远期目标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在经济开发技术引进方面均能达到国家办区总体要求并具有各自特色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的远期目标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引进我国急需的先进技术并使之在引进项目中占有较大的比重。(2)发展新兴产业并使之对母城的工业发展起先导作用。(3)向母城和内地提供新型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传播新工艺,新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为母城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服务。(4)形成一批充分利用本地和国内资源,扩大出口创汇的项目。(5)深入发展对外技术交流,搞好合作研究设计,开发新技术和研制高档产品,形成灵活的技术引进和开发机制,并在体制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6)有的开发区还要发展成为国际转口贸易基地。 应该看到,设想经过三个阶段建成开发区是一项总的要求,开发区的目标模式也是就大多数开发区的情况而言的。实际上,由于各区规模大小不同,基础条件不一,因而必然会出现不完全吻合的情形。同时,也不排除有的开发区采取相异的目标模式。只要开发区的目标模式符合中央的指导思想,经过充分论证,有利于开发区的健康发展,都应允许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