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来料加工与三资经济的比较及其应用策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志宏 深圳市龙岗区经济发展局

原文出处:
国际经贸探索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要 近年来,在深圳乃至广东对如何正确评价来料加工的地位和作用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深圳来料加工与三资经济从经济贡献、经营实质、经营成本和经营监管等主要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比较,认为来料加工已发生了许多实质性变化,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不应片面否定来料加工对深圳经济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合理选择经营形式、加强监管的若干策略。

      深圳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成分占整体经济成分达8成左右。来料加工和三资经济又是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经济支柱,如1994年,这两类外商直接投资经济的出口总额就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6.44%。但近年来,人们对如何评价和看待来料加工和三资经济关系方面始终存在着轻视来料加工的倾向,认为只有三资才是外商投资的理想形式。进而提出,要实现深圳市外商投资经济的产业升级,就只有发展三资,及早淘汰来料加工,并主张现有来料加工企业向三资转型。由于认识偏差和政策、宣传导向作用,曾给深圳来料加工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良后果。1995年下半年以来,深圳调整了来料加工政策,使来料加工经济滑坡的趋势得到了控制。但目前仍有不少人对如何正确评价来料加工和三资经济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问题认识模糊,因此澄清认识,研究相应对策,对于促进深圳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经济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一)经济贡献比较

      1.主要综合经济指标比较

      据1994年底统计资料,深圳15年累计兴办三资企业1.1万家,“三来一补”1.2万家,1994年三资企业工业产值377亿元,来料加工产值如果按工缴与产值1∶10估算,则产值达475亿元(工缴费5.66亿美元);1994年三资企业出口创汇85.79亿美元,来料加工72.47亿美元(1993年三资出口创汇58.80亿美元,来料加工66亿美元);到1994年底累计利用外资三资为58.28亿美元,来料加工45亿美元。上述数据说明,来料加工与三资经济总体规模和实力相当。

      2.国家和地方收益比较

      以下仅以199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不计水、电、厂租收益差异,仅从税收、工资、管理费(包括增容费等)、工缴费等中方主要收益项目作估算比较。

      来料加工工缴费结汇5.66亿美元,依此计算的市、区、镇、村工缴费中方收益约11.9亿元(占结汇总额25%),税收(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共约占结汇额5%)约为2.38亿元,管理费按人均1300元/人、年,劳工总数100万人计,约13亿元,海关监管费和设备保证金1~2亿,劳工工资72亿元(按600元/人、月计)。以上几项合计约100亿元收益。

      三资企业主要收益有:税收约16.62亿元(其中涉外总税收19亿元,来料加工税收2.38亿元),管理费约为4.2亿元(按700元/人、年,60万人计),劳工工资总数50.4亿元(以700元/人、月计)。以上几项合计收益约为71亿元。

      来料加工对中方的经济总贡献比三资企业多近30亿元。如果不计劳工工资,中方从来料加工获得的直接纯收益也比三资多近10亿元。

      3.中方经济实体投入产出对比

      (1)来料加工企业中方投入产出。来料加工中方的投入就是兴建工业厂房或工业区的投资,产出主要是租给外商的厂房租金、工缴费企业(村)留成部分和中方企业收取管理费这三项收益。

      根据龙岗区统计平均数作估算,收益率达15%,投资回收期为6、7年。

      (2)三资企业中方投入产出。我们知道,深圳有不少象康佳、中华自行车厂这样一些出类拔萃、中方回报率极高的三资企业。但就总体来看,深圳市的三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1994年深圳市独资核算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资金利润率仅为9.49%,相应的投资回收期约为10年。如果按106个独资核算企业总计流动资金47.4亿元,固定资产40亿元,形成投资总额87亿元,而其对应利润总额仅为6.82亿元,则其利润率仅为7.9%,投资回收期为12.7年。

      上述计算表明:来料加工企业中方经济实体收益明显高于三资企业。

      综上经济贡献对比,深圳来料加工经济与三资经济总体规模相当,它们对国家、地方的贡献比三资大得多,对中方经济实体的投资效益比三资高得多。由此可见,盲目鼓励来料加工向三资转型,弊多利少,必然导致中方经济利益的大损失。

      (二)生产规模和技术档次分析

      在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产业的技术层次上,来料加工也与三资没有本质的差别。从1994年主要综合经济指标比较可以看出,两者企业数目和总体产值、出口创汇等指标相当,则其平均企业规模也就差别不大。

      在技术层次上,应该承认,过去由于缺少经验,在兴办来料加工项目中引进了较多规模小、污染大的项目,劳动密集型项目占主导地位。其实,三资项目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改善和新的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新引进的三资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档次越来越高。来料加工项目,这几年项目规模和技术档次也发生了同样的显著变化,一些规模大、技术先进或高科技型的国际大集团公司也相继以来料加工方式投资深圳。如龙岗区到1994年底,投资5000万港元以上的来料加工企业就达30多家,还有一批象松柏电池、世界家庭用具厂、港台鞋城这样知名度高的亿元以上投资企业。1995年底香港品质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5亿港元,总投资预计达60亿港元的IC集成电路板生产项目在龙岗区横岗镇正式签约落户和日本万宝电子有限公司在宝安区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标志着深圳来料加工生产规模和技术档次又迈上了新台阶。以上事实证明,来料加工项目的规模和技术档次不一定比三资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