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可能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从1990年到1994年,国家级开发区几乎保持了50%至200%的增长速度,1995 年各开发区的增长速度也没有低于20%的,由于前几年引进的项目在1996年开始产出或开始大规模产出,1996年开发区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是完全可能的。天津、大连、上海、广州几个主要开发区的发展速度依然会在50%以上。北京、乌鲁木齐等几个近两年被批准的开发区,由于基数小,增长速度可达100 %至200%,如北京1995年投产13家企业,工业产值达10亿元,1996 年至少还有25家企业投产,预计工业产值至少可达30亿元。因为国家一些财政优惠政策在1995年已经到期,这些开发区1996年上交的财政收入会大幅增长。 二、吸收外资转向功能型。由于政策性优惠优势减弱,开发区会逐步推进功能性开发。上海闵行开发区在这方面已作出了榜样,由于该区功能性优势比较明显,设施完善,办事方便,投资环境符合国际标准,投资回报率达30%以上,著名跨国公司投资项目30 多个, 占项目总数25%,而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60%。各个开发区纷纷效仿,1995年就开始实行吸引外资的新举措,并初见成效。如天津市开发区在招商引资部门继续发挥全方位招商优势的基础上,变过去松散式招商结构为对口统一管理,从谈项目为主转变到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把“一站式”服务深化为具有延续性的“一贯制”,这些举措使天津1995年的招商引资工作颇为出色。开发区经过前期发展,自1995年开始便不再盲目地拉项目,加上宏观环境影响,1996年引进的外资项目数量与1995年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幅度,但引资质量会进一步提高。 三、投资环境将更加完善,内涵型发展将占主导地位。各个开发区对面临着的困难都有充分的认识,先期成立的开发区在1994年就提出了“第二次创业”问题,后来成立的开发区则认真学习、借鉴先期成立的开发区的经验,为此,它们都在做积极的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这些会使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过去开发区从无到有,需要“五通一平”、“七通一平”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以外延型发展为主。现在各开发区基础设施已基本配套,工作重点转移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生活设施建设,提高单位面积和项目投资密度,提高现有工业厂房及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方面上来。天津开发区在这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据测算,他们在已开发的土地上,每投入一元人民币,可吸收两美元的项目投资,创造三美元的工业产值,被称为“1—2—3”模式。 四、1996年开发区发展除了具有上述趋势外,各个开发区还会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从出口规模上看,大连开发区依然会处于领先地位;从工业效益上看,闵行开发区、漕河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可能居于前列,其“三资”企业税收总额和百元产值提供的税收额会高于其他开发区;从投资规模上看,除原来一直较好的闵行、广州和昆山外,天津、福州、湛江、宁波和秦皇岛会有很大的改善。北京开发区则在投资项目的规模、技术水平方面有后来居上之势。天津开发区在天津开发滨海新区的过程中会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