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经济开发区全面启动的战略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金南浩:海南洋浦北部湾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 张国平: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

原文出处:
海南经济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世人瞩目的洋浦经济开发区,自1993年3月封关、全面动工以来,迄今已整三年。三年来,她以日均400余万元人民币的投入展开规模空前的基础砷施建设。现在,45亿元巨资已物化在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昔日布满坚石和仙人掌的荒僻之地发生着奇迹般的变化,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七通一平”设施正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个能够托起大型现代化工业的“底盘”基本铸就;31.55万千瓦发电厂并入省电网,向全岛输电;区内43公里单线双程混凝土主干道路贯通成网,地下管网配套齐全;中心区的基础设施全部建成;程控电话、数字微波通信线路、移动电话及无线寻呼台全部开通;年吞吐量达120万吨的两个2万吨级、一个3千吨级的泊位码头已经建成。

      眼下,总投资22亿元的海口至洋浦(130公里)四车道高等级公路的敷设正日夜兼程;总投资7.8亿元的港口二期工程即将开工;总投资7—8亿的区外引水工程及小型机场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亦已就绪;投资达20多亿元的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及拓展工程正在进行。

      1997年,洋浦经济开发区用于基础设施的总投资将达100亿元人民币!这100亿元的投入,说明土地开发商、海南省政府及洋浦全体建设者对我国开放事业义无反顾的执著和为海南经济在国人、世人面前早日打出“特中之特”之牌的拳拳之心。正是有了这巨额的投入,洋浦才开始圆上了一个世纪以来的梦——理直气壮地告别荒脊的过去,信心百倍地开辟繁荣强盛的未来;才得以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将自己在国内外招商引资中的竞争实力提高到“重量级”的层位。基础设施的高投入对经济发展保持长期繁荣的势头至关重要,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之前,基础设施的投入占固定资本的50%以上,美、英、法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铁路建设投入占基础设施投入的50—80%。

      洋浦的主政者、开发者、建设者深深地懂得:按香港、新加坡标准高规格、高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定会在未来几年中成为对外招商引资(尤其是高技术、高投入的大型工业项目)的重要砝码,它蕴涵着高于国内一般开发区的边际效益;只要有了一流的基础设施,就能引来国内外的一流项目,凝聚起抢夺制高点、占领市场、辐射周边的强大实力。时下,道路已经铺平,基础已经奠立,具备了发展国际贸易和现代化大工业的条件。国发[1995]34号文从政策上使洋浦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现在的关键是,各级决策层、国内外实业界以及知识界如何就洋浦的大开发、大建设在思路上取得共识,满腔热忱地关心她,重视她,理解她,支持发她。否则,即使她早已踌躇满志,也难免步履维艰。这里需要着重弄清两个问题:一是洋浦的定性定位问题,即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经济开发区,终级目标是什么?二是洋浦的主要功能问题,即她应当以怎样的产业构造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进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只有全面正确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投资者才会信心百倍地落户洋浦,招商者才能顺利地打开大规模吸引外资的新局面。

      一、定性、定位:洋浦经济开发区对外开放的发展走向

      在中国,无论是经济特区、保税区,还是经济开发区,均都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一种体制、政策安排出现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从“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双向开放中先行一步这一特定要义上讲,它们都强调一个“特”字,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就对外开放的方式方法、规模程度、社会效应而言,它们之间的“特”又是有区别的。

      经济特区的“特”有双重含义。一方面以中央给的特殊政策为契机,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创造新型投资环境过程中形成一个大窗口,享有省一级或相当于省一级的涉外经济管理权限;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超前试验,凡是难度大的改革(如创建新的经贸体制、口岸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分配制度、户藉制度、以及“两个根本转变”等)都在经济特区先试先闯;成功了,再对内地进行示范、辐射和带动。经济特区都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显而易见,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中观经济层次。

      保税区的“特”是狭义的,在所营造的小规模、全封闭式的投资环境中,对外开放度要高于经济特区。从我国13个保税区的情况看,内部经营活动和发展方向各有特点,大体有三种类型:(1)贸易型,以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为主;(2)工贸型,以出口加工为主,兼顾国际贸易、转口贸易等其他业务;(3)综合型,对外贸易与出口加工并重。无论哪种类型的保税区,万变不离其宗,其共同特征是直接与国际市场衔接,属于外向型微观经济层次。

      经济开发区的“特”也是狭义的,但不同于保税区。它既是工业现代化、城市化的产物,又是加速现代化、城市化的重要条件,更是实现投资集约化、经济规模化、结构合理化、起点高级化、服务社区化的一种发展模式。从必然性上看,经济要素的市场化趋势将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行政区划的壁垒,流向新的经济生长点,经济开发区由此应运而生。从必要性上看,每当我们对一个老城、老区、老厂着手改造,总会碰到砍不断理还乱的棘手难题,而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有重点、有选择地独辟蹊径,建立经济开发区,则可摆脱难题制约,使新的生产力中心迅速形成,步入超常规发展。由于经济开发区与周边地区一般不需要封闭式隔离,基本上是借对外开放之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倾斜、城区建设拓展,故而属于内向型微观经济层次。

      我们之所以对经济特区、保税区、经济开发区的内涵及其特征作以上分辨,为的是在洋浦的定性定位问题上拿出一个合情合理的分析方法和判断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