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亚洲“四小龙”经验加快海南外向型经济发展(上)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海南师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6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20年来,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崛起,引起世人的注目。

      亚洲“四小龙”(以下简称“四小”)在经济上的崛起是当代世界经济中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海南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与“四小”的“岛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在当前全国统一、开放的格局中,渴求发展,欲图大业,对于“四小”的崛起应认真研究,“师夷长技”,借鉴其经验,探讨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海南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亚洲“四小龙”经济崛起的启示

      亚洲“四小”等新兴工业化群体的产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为此,研究“四小”的经济发展问题,亦需要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势态。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战后,整个世界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发达国家进行重大经济转变,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性的剩余资本的转移流动,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摩擦,都为后起工业国家造成了一定的有利自身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正是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握机遇,为自己赢得了发展良机。

      纵观世界近代经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一个大概轮廓,那就是有个大周期现象。一般说来,每个发展大周期约在50—70年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经济发展已经历了三个大周期。第四个大周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至今仍在经历着。1945年至1948年是经济恢复阶段。1949年至1973年是这个大周期的发展阶段,1974年起,世界经济大体上处于下坡阶段,特别是发达国家,除个别国家间或出现高、中速发展外,其他都进入了低速发展,呈现走向下坡的情形。

      亚洲“四小”经济发展具有它们突出的特点。二次大战后,“四小”的经济基础都很差,没有什么象样的工业,失业相当严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如1960年,韩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25美元,台湾则为236美元。它们的经济发展过程开始于60年代末,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增长的势头。整个70年代则是它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80年代日益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它们仍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据统计,1961年至1985年的25年间,“四小”的平均增长率高达9%以上。从1986年起,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经济再次呈现高涨。1986年至1990年“四小”经济的增长情况是:韩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2.4%、12%、11.5%、6.1%、8.7%;新加坡分别为10.8%、9.4%、11.1%、9.2%、8.3%;香港分别为11.9%、13.9%、7.9%、2.3%、2.3%;台湾分别为11.6%、12.3%、7.3%、7.6%、5.1%(亚洲开发银行《1991年亚洲发展展望》)。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四小”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有较快的增长。1992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635美元,台湾为10215美元,新加坡为15200美元,香港达16250美元,高于欧共体的西班牙和爱尔兰。

      近年来,在世界格局发生新的变化的过程中,亚洲的形势相对稳定,与欧洲的动荡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随着原苏联的衰落和解体,美苏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对抗趋于结束。亚太战略格局已由中、美、苏三角关系转变为中、美、俄、日四边关系。目前,中、美、日、俄四大国在亚太地区开始建立起一种比较稳定的利益和力量平衡关系,而且谁也不愿意或不急于冒然打破这一平衡。这是近几年来亚太地区,尤其是“四小”经济发展能够保持稳步增长的战略背景和重要因素之一。

      (二)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特点

      亚洲“四小”经济能够取得如此成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确立出口导向战略。“四小”最明显的经济特点就是外向型。它们认识到外向型的经济结构虽使整个经济承受世界经济的压力,但却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弥补内部和各方面不足,增强本国和本地区产品的竞争力,使自己的产品进入世界的广阔市场。

      (2)把握机遇,大胆开放,及时制订并实施适合自身经济发展条件的经济战略,并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四小”深谙本地实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己海上交通发达和地理的优势,从事外向型经济和转口贸易的开拓。60年代初,正值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二次浪潮掀起,“四小”及时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适时将其经济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型转向出口导向型。

      (3)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速经济发展,缩短了技术和自我积累的历程。并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实现其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其发展战略,从而充分发挥自身一些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提高整个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四小”在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之初,就大量吸收国外投资或国外贷款,以弥补资金的不足。进入80年代以来,“四小”在逆境中寻找可利用的因素,如利用国际汇差,大幅度增加出口,抓住日元升值,日资纷纷转移到汇率和工资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之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日资,往海外转移已失去竞争力的产业。通过迂回方法发展外向型经济,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4)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四小”都有不同程度的重视市场机制的灵活调节作用。香港一直奉行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采取积极的不干预主义政策,自由贸易、自由汇兑、自由企业经营、自由市场调节的“四个自由”市场体系,成为世界著名的自由港。

      (5)重视智力投资和人才培养,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保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四小”把资本、劳力、资源以及将以上三者有机结合一起,从事生产的组织,视为生产的四要素,其中人是一切要素的首要因素。新加坡政府认为人力资源是唯一宝贵的资源,政府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新加坡的未来在于我们的脑子,而不仅在于我们的手”。香港90%以上的工人受过中小学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