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特区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特区如何适应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从现实出发,再创新优势;如何按照国际惯例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或战略,开创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事关中国改革开放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经济特区在今后改革开放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平等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我国加快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各地区的改革都有重大进展和突破,全国范围内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在形成。在这种背景下,要不要继续保留经济特区的各项基本政策?经济特区在我国今后改革开放的总格局中地位和作用何在?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十分重大的问题。 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的根本点,是允许在改革开放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在经济管理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实行这个特殊政策,使经济特区肩负全国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使命,起到全国改革的试验和示范作用。目前的问题在于,全国加快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特区在改革试验方面的责任和任务是重了还是轻了,甚至特区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层次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将更加复杂,更需要经济特区在先行一步的改革试验中提供更成熟的经验;第二,经济特区目前和今后继续深入进行的经济改革、社会改革、行政改革,以及民主法制建设,更具深刻性和复杂性,对全国的改革能够继续起到示范作用,为我国的体制转轨提供全面的经验。由此看来,全国加快向市场经济过渡,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试验方面的责任更重,任务更为艰巨。保持经济特区在改革上更大的灵活性和经济管理上更大自主权的基本政策不变,显得十分必要。 经济特区实行某些特殊的优惠政策的出发点,是让经济特区率先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间的平等竞争。我国对外开放在80年代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贸易依存度,即提高进出口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进入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目标已开始逐步向参与国际分工转化。适应我国扩大开放的新形势,经济特区要从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转变成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排头兵”。 在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合作机遇增多,但竞争也更加激烈。中国经济特区由于它独特的区位优势,已有的体制优势和基础环境,已经形成的外向型经济结构,以及与内地经济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中比中国其他地区更具有潜在的优势和竞争力。经济特区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应当担负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并带动国内其他地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以香港、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地区是当今亚太区域经济发展最有生命力的增长中心。保持这一地区的发展势头,有利于我国在亚太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的竞争位置。经济特区在带动和促进华南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经济特区的进一步发展仍然是华南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经济特区的发展对于稳定和促进港澳地区的长期繁荣有着特殊的作用。应当从我国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要求出发,确立经济特区发展的新目标,推动经济特区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特区要率先与香港、澳门实现经济一体化,与台湾结成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在促进国内与港澳台的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香港是亚太地区世界级的经济中心,97香港回归后,为了使香港在国际经济特别是亚太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强大,并带动国内各地区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深圳、珠海以及其他经济特区应率先与香港澳门实行经济对接,逐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形成以香港为龙头的国际性城市群和国际经济中心。 积极推进我国各地区同台湾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对于提高我国在亚太区域经济地位十分重要。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经过努力能够成为台湾与国内经济联系的结合区,在两岸协作关系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特区的存在和发展是不矛盾的。我国经济特区已从特殊的政策照顾转而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和体制。这与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一致的。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另外开辟更加自由的经济特区,这是世界普遍做法,也是一种国际惯例。 “复关”必然面临着国内市场打开后的冲击和压力。这一方面需要通过壮大国内企业的实力,迅速提高竞争力来稳住国内市场;另一方面要积极打出去,更多地占领国际市场。经济特区在引进外资,加强资本实力,运用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方面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到1994年底,5个经济特区实际引进外资达168亿美元,约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8.4%。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已超过50%。1994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3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在特区出口产品中,特区自产产品已超过60%,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率也达到60%左右。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利用特区的优势条件,积极支持特区企业提高实力,增强特区企业“外引内联”功能,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道路,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以应付外部集团竞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