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特区

作 者:
方生 

作者简介:
方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原文出处:
福建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特区如今“特”在哪里?

      ●特区今后的发展靠什么?

      ●特区如何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真正贯彻“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建立的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16年光辉历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如今正处世纪交替的关键时刻,国内外形势都已发生了与过去不同的重大变化,中国经济特区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最近在珠海召开的全国经济特区工作会议,要求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指示精神,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方面走在全国前面;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方面走在全国前面;在建设两个文明方面走在全国前面。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特区的许多问题需要重新认识。

      重新认识特区的特殊政策

      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关于特区特与不特问题的讨论,澄清了一些人对特区的误解,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特区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特区要从优惠型向功能型转变,就是这种认识提高的表现。所谓功能型特区,是指特区对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吸纳力和辐射力,同时也包括作为改革试验区这一重要功能。对此,我认为,仅仅把改革试验作为特区的一项功能是不够的,它不足以说明改革试验对特区以至对全国的重要意义。

      建立若干经济特区作为全国改革的试验区,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因为,要在经济特区进行的试验,不是一般的试验,而是事关国家大局的试验,即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把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如何在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里建设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同于某些传统社会主义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这样一场关系民族兴衰的伟大任务交给经济特区,这是中央对经济特区的重托,也是中央对特区实行的一项特殊政策,是比优惠政策重要得多的特殊政策。

      改革意味着破旧立新。改革成败的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并为中央所阐述的“三个有利于”。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看来是“三个不利于”的东西,但属于现行政策、现行体制和现行做法的范围,是否可以破掉。如果说这些东西在别的地区一时还不能破的话,那么,在经济特区就可以破,也应该破。否则,经济特区就不成其为“改革试验区”,它的存在就没有多大价值。事实上,我们的经济特区正是在这样一种超前的改革试验中显示其生命力。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超前改革试验,就没有特区今天,而没有今天的特区,也就不会有今天全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经济特区能充当这样一项伟大事业的改革试验场,可以在改革中先行一步,超前试验,开全国风气之先,这是中央对经济特区所实行的各项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特殊政策。而且,只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没有实现,经济特区作为超前改革试验区,作为中央对特区所实行的特殊政策,就要长期坚持下去。

      目前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即“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这里讲的政策显然是指优惠政策。就优惠政策来说,这个优势无疑正在逐渐淡化。值得指出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把允许特区可以搞超前改革试验,看作是中央对特区实行的一种政策,更没有把这种政策看作是最重要的政策。如果就超前改革试验这一点来说,这种政策优势不仅没有逐渐丧失,相反,随着改革的深入它会愈益加强,愈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经济特区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经济特区作为改革试验区的任务远没有完成。在改革开放方面,经济特区要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大胆进行探索试验,要走在全国前面,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这些“探索”、“先行”、“示范”都离不开特区的超前改革试验。同时应看到,中央发展特区的决心,绝不仅仅是为了把几个特区的本身工作办好,因为比起全国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来说,特区显得太小太小了,而是着眼于全国,为全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路。在中央对特区的基本政策中理应包括允许特区进行超前改革试验这样一项重要政策。至于特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最重要的莫过于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试验场。这是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根本意义所在。

      重新认识特区在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独特作用

      经济特区的发展靠什么?过去主要靠优惠政策,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中央在创办经济特区时指出,国家不给钱,给政策,其中就包括对特区的优惠政策。这是一种特殊政策,它保证了特区的顺利发展。有人反对特区实行特殊政策,认为特殊政策就是特权,会造成腐败。这不是出于误解就是别有用心。其实,中国这么大,情况千差万别,全国各地都实行一个政策是不可能的,应允许各地在某些政策上有所区别,何况我们办的是经济特区。随着情况的变化,特区的发展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仍然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这一点今天大体已取得了共识。问题是,特区今后的发展要靠什么?特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经济特区必须把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重点真正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转到依靠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来。这是对迈向二十一世纪这一新时期特区任务的新的概括。对此,我认为,这是出于三个方面的需要:

      第一,出于特区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关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早在特区建立之初就已开始。尽管当时的认识难免有一定局限性,改革仅仅是初步的,但已给特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后来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体系、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等等,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今后应在这个基础上,深化企业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和外经贸体制改革,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至于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特区建立初期,曾出现过急于上项目、铺摊子这种粗放经营方式,后来较快地得以扭转,强调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今后应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大力推进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深化市场体系改革,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可以预期,经过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特区的生产力必将有更快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