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区:优惠政策到何时?特区怎样特下去?

——访国务院特区办新闻发言人柳孝华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广东大经贸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95年下半年,一场关于特区“特”与“不特”、该不该“特下去”、怎样“特下去”的争论引起了国际的关注。从学者专家、到特区官员、乃至高层,均对此争论极为重视。此时正值中国办特区十五周年,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到1995年底基本到期,也就是说,进入1996年,许多减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将不复存在。十五年来靠“政策优惠型”支持发展的中国特区,将转为靠“功能开发型”继续发展。特区下一步怎样发展?如何特下去?优惠政策还保留多少?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国务院特区办新闻发言人柳孝华先生做出了权威的解释:

      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五大成就

      中国于1980年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了海南省经济特区。五个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排头兵,十五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生产力迅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80年以来,特区经济保持了连续十五年高速增长。1994年,五个特区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84亿元,比1980年增长32倍。年平均递增26%。财税收入大幅增长,去年五个特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总计148.3亿元。

      二、以先进工作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1994年,特区完成工业产值1154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35倍。特区的工业企业以外商投资为主,主要产业包括电子、染织、服装、机械、化工和建材等。工业产品以出口为主,出口产值的比重超过百分之五十。近几年来,特区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使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三、外向型经济不断取得新发展。199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29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175倍,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出口270亿美元,进口259美元,贸易顺差11亿美元。到1994年底,五个特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9600多个,协议外商投资金额4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3.4%、14.8%、19.8%。

      四、改革开放超前试验,率先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特区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敢冒敢闯,大胆探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现在经过不断总结完善,许多成功的经验已经逐步在国内有条件的地区推广。

      五、特区服务全国的功能日益增强,初步发挥出对内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辐射功能。一是特区向中央和省的财政上缴的数额逐年增大。二是通过设立经济合作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口扶持贫困地区。三是特区企业以参股、控股、租赁、合作等形式向内地投资逾百亿元。四是输入劳务,解决了内地剩余劳力的就业。

      特区还保留什么优惠政策?

      柳孝华称:特区优惠政策的调整并非始自今日,政策的淡化有一个过程,而不是“急刹车”。他回顾特区优惠政策调整的过程:

      1988年,将特区关税和代征的进口环节工商税由与中央对半分改为全部上缴国家;

      1992年,调整特区外汇留用政策,进入全国统一体制;

      1994年,调整特区财政留用政策,实行全国统一的分税制;

      1995年,特区进口的市场物资减半征收关税的政策执行到期,并从1996年开始取消。

      柳孝华说,在特区创办初期,中央对特区实行特殊的财政和关税政策是完全必要的,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后特区的走向是在统一的新体制中提高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力。

      他说,目前特区保留的优惠政策还有:对特区进口基础设施建设用的政策,从今年起实行额度控制,并从1996年起每年递减20%,也就是说,到2000年特区的关税减免政策全部取消;

      特区企业不分内、外资,一律享受15%的所得税率,低于全国统一的30%的水平;

      特区拥有较多的经济管理权限,外资项目审批权达3000万美元;特区在批准外贸企业方面有更多的灵活性,数量也比其他地区多得多;深圳、厦门、海南特区还有自己独立的地方立法权,为其改革开放、超前试验提供了便利。

      柳孝华说,中央所以要调整特区的基础政策,我的理解是:要建立新的特色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主要依赖优惠政策转换到主要依赖自身素质和实力。只有按时断了奶的婴儿,才能吸收更多的营养,茁壮成长。

      特区在新形势下的作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全国逐步建立的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要继续当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深化改革上狠下功夫,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继续完善综合投资环境,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行机制上来,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的总体素质,努力增创体制和功能的新优势。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实现与世界经济互接互补的先行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验场的作用;对内陆地区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衔接作用。

      按照中央的要求,“九五”期间特区将继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实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95翻一番。主要工作部署:(一)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的市场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扩大生产要素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发挥比较优势。(二)积极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强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和辐射作用,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三)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健全法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建立稳定、规范、优势的投资环境。(四)积极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加强科研力量建设,推动科技进步。抓好多种形式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特区发展上新水平打好科技基础和培养人才。(五)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艰苦创业、积极开拓的特区精神,建立完备的反腐倡廉制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