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工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1、解放前的海南工业 19世纪40年代,海南还只是一个拥有120多万人口的州。19 世纪末,海南才开始出现兴办工商企业和开发性事业。最早的工业是1908年在三亚港开发盐田,其次清末实业界在儋州投资开采锡矿。1915年华侨合资在琼郡兴办电灯公司,使海南结束了无电的历史。与此同时,在海口、加积等市镇,也陆续办了织造、制革等20多种手工业。但在动乱年代,这些工业不仅不能得到军阀官僚的扶持和保护,反而常常遭到盘剥和扼杀,因而步履艰难,自生自灭。到解放的1950年全岛工业总产值只有上百万元,寥寥几十家企业几乎都是相当落后的轻工业,主要有榨油、造纸、纺织、木器、竹器、藤器、制革、缝纫、制盐等;重工业只有日本人留下的海南机械厂;著名的石碌铁矿年产仅20万吨,制盐业年产也仅3000吨。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海南工业 解放前海南工业非常落后,解放后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工业仍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一是工业结构偏置化。由于国家投资少、工业基础差以及资源较为单一,海南工业结构是一个以轻工、食品占绝对比重的偏置结构。1952年,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4%。到1988年尽管工业产值增加到47%,但工业门类尚不齐全,在一些行业仍属空白。轻重工业比例极不协调,1988年,轻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73.65%, 重工业只占26.35%,重工业十分薄弱,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装备工业。 二是工业水平初级化。工业在本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低,比重很小。1988年,工业总产值在社会生产总值中只占26.37%, 比全国低将近40个百分点;人均工业产值只有382元, 海南人均工业产值不到全国的1/4。能源、钢铁、化工、机械等基础工业薄弱,产品少, 数量小,配套能力差;一些日用工业品远远不能满足本岛需要,85%靠大陆调进;原材料工业自给率也很低,煤、石油、钢材、化工原料、化肥以及大多数轻纺产品均靠外部供应。 三是企业规模小型化。在1500多家企业中,大型企业只有10个,中型企业50个,其余均为小型企业。在大型企业中,年产值一般都在亿元左右,超过3亿元的只有海口罐头厂一家,中型企业多半是制糖厂, 县里的企业除了糖厂以外,大多是属于小型加工厂。 四是经济效益低档化。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综合指数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由于企业大都比较小,缺乏资金,设备老旧,以致劳动生产率很低,1988年,海南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3373元,只相当全国的72%; 资金利税率为13%,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 五是企业经济成份单一化。海南全民所有制企业比较多,所占的产值比重高。如从企业的个数来看,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例更高, 全省1988年有工业企业107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竟占了534家,占50%; 而当年全国国有,全民所有制企业只占1.2%。1988年, 在海南集体企业513家,占47.7%,而全国的这一比例仅为22.8%,高出全国24.9 个百分点。 六是企业人才匮乏化。海南人才在工业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少得可怜。1988年,全省共有科技人员62730人(不含社会科学), 约占全省总人口的0.96%。其中,一半以上在教育部门从事教学活动,工业部门的科技人员只有8135人,只占全部科技人员的12%,而这些人多半从事行政领导工作。 3、建省办经济特区时期的海南工业 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工业由于投资不断增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建省7年来,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7亿元,年均增长42.7%;1994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17.9亿元,年均递增21.98%;累计实现利税39.6亿元,年均递增24.95%。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1)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992年, 海南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结束了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局面。产业结构有了重大调整,三次产业初步趋于合理,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从1988年的18.8%,上升到1994年的25.3%,增加了6.5个百分点。 在工业生产中,轻重工业的比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7年中, 重工业每年平均递增24.8%,比轻工业快8个百分点;重工业所占的比重由1988年的26.3%上升到1994年的39.3%,上升了13个百分点。 (2)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 由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三资企业迅猛发展,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1994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2%,成为全省工业的主力军;其次是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6%。 (3)能源工业和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建省前的1987年, 海南发电总量只有832亿千瓦小时,而且大多为小水电。建省以来, 全省用于电力工业建设的投资达35亿元,到1994年,装机容量已达160多万千瓦, 发电量达到28.98亿千瓦小时,成为全国少数电力富余省份, 能源工业明显超前发展。新兴工业发展也很迅速,汽车、摩托车建省前都是空白,目前汽车已发展到3000多辆,摩托车近20万辆;纺织、医药、电子等新兴工业建省前规模都很小,现在全省医药工业已经发展到55家,产值达4.43亿元,年均递增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