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保税区的基本概念问题 从表面上看,保税区的概念属于一个理论范畴,其实,也是一个实际问题。目前,由于全国没有一个明确的保税区的基本概念,国内各保税区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各取所需,特别是在对外招商工作中,往往把保税区称为自由港,自由区或自由贸易区。在对外招商资料中把保税区翻译为“Free Trade Zone”。这对外商将产生误导, 使外商误认为我国的保税区与外国的自由贸易区是同一回事,由此使他们对保税区产生兴趣。但是,外商一经前来考察,就会发现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许多做法在我国保税区没法兑现,从而对我国的保税区由饶有兴趣转向失望,这样反而不利于保税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因此,进一步明确保税区的概念,是我国保税区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因为只有明确保税区的概念,才能制订出更有利于保税区发展的政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保税区不可能成为国际上通称的自由港,自由区或自由贸易区,因为我国保税区受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控程度特别大。一种观点认为,保税区是一种“(国)境内关(境)外”的特别经济区域。这是一种理论上的概念,由于最有利于保税区,所以也最受保税区的欢迎。但官方不同意这种说法,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真正按照“境内关外”模式来运行,也会遇到象“社区管理”之类的各种难题。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保税区是由海关实施监管的特殊区域。这种说法也不确切。从“保税”一词的概念来看,“保税”是指对货物暂缓征收关税,视货物最终去向再确定征税与否。如果货物流往境外,则不予征税;如果货物流向国内市场,则需照章征税。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关监管的并不是保税区,而是保税区以外的国内其它地区(所以保税区需要建立隔离设施)。也就是说,保税区在按照海关的要求建立了隔离设施后,海关对保税区与境外地区的货物往来放弃监管(称为一线放开),允许自由进出;但对于保税区与国内非保税区之间的货物往来则严格按照国家的外贸政策进行监管(称为二线管住)。 还有一种说法,即保税区是各个保税仓库的集合群,区内每一家企业相当于一个保税仓库。这种说法更值得商榷,如果保税区仅仅是一种保税仓库的集合群,那么耗费巨大的经济成本设立保税区就变得毫无意义。在保税区内,海关并不是要监管每一家企业。海关需要监管的是隔离设施以内的整个区域(实行区域监管),以防止该区域内的货物非法运入(走私)国内非保税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要给保税区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并不容易。保税区的定义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保税区是一个层次最高的对外开放区域;②保税区是实施隔离管理的特别经济区域;③保税区是由海关实行区域性保税免税(区内自用的部分物资)管理的经济特区;④保税区与国内市场相对分离,与国际市场直接接轨,除武器、毒品、淫秽物品等少数物品外,其余货物在境外与保税区之间可自由往来;⑤同保税区与国内市场相对分离这一特征相适应,保税区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对独立,除接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外,可不受国内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保税区的基本概念能按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予以明确,那么,我国的保税区必能在改革开放大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保税区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进一步明确保税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减少阻力,推动保税区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我国兴办保税区的目的是相当明确的,这就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摸索和总结经验,或者更简单地说,保税区是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战略的超前试验基地。尽管我国设立保税区的历史不长(从1988年深圳特区地方自办的沙头角保税工业区算起, 迄今还不到8年),但其各项工作基本上是围绕既定的目标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具体说来,保税区除增加就业机会,扩大招商引资渠道,成为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外,还发挥了以下重要作用: 1.对外开放形象的宣示作用 1989年开始的我国经济三年治理整顿,客观上曾使海外舆论对我国是否继续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产生了怀疑,许多投资者对来华投资心存疑虑。而我国的保税区正是在这三年经济治理整顿期间办起来的。1990年6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中国大陆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和自由贸易相结合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随后,天津港保税区,深圳福田、沙头角保税工业区等10多个保税区先后获得了国务院批准。保税区的设立,实际上是我国向全世界发出的庄严宣告:中国改革开放不会变,而是不断深入。从这一角度来看,保税区的设立,具有重塑我国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宣示效果。 2.为我国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目前,我国13个保税区大部分是在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开始运转的。我国保税区一开始就探索实行全新的体制,保证保税区的运转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本作用。在企业管理方面,在保税区企业设立实行直接登记制,区内企业没有主管部门,这为我国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加速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保税区管理体制方面,各个保税区都在探索以最精简的方式建立保税区管理体制,保税区内的行政办事效率都比非保税区高得多。在市场体系的培育方面,保税区利用自身的商品展示功能,开展常年商品展示,建立发货中心,培育有形市场,促进了生产资料市场的繁荣。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生产资料市场从1991年11月组建到现在的近4年中,累计交易额达23.63亿美元,入场经营企业达1400多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的辐射作用。 3.人才培训作用 保税区的设立,为国内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可能。保税区是国际经济活动场所在我国国内的延伸,与国际经济直接接轨。国内企业进入保税区,犹如进入国际经济循环圈,享有与国际贸易商、投资商接触的机会。与此同时,由于进入保税区的国内企业即可享有区内进出口经营权(对外直接签约权),许多原来没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这些企业的员工进入保税区后,通过开展国际贸易,均较好地掌握了国际贸易中的询价、报价、谈判、签约、报关、开信用证、外汇收付等外贸实务知识,成为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向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