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从1994年开始的房地产业的大幅回落,海口市经济进入了一个痛苦的盘整期。海口经济发展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营造新的增长点,重塑形象,再造辉煌,为岛内外舆论广泛关注。 海口经济回落的迹象是十分明显的:道路车辆减少,以往繁闹的建筑工地变得安静了,一幢幢竣工的写字楼、公寓楼灯火稀落…… 从统计数字看则更为明显。工业1994年仅比前年增长3个多百分点,1995年和上一年基本持平,与建省办特区以来工业年递增31%的速度相比明显下滑。港澳、金盘两个工业区已迁走企业20多家。财政收入形势也不乐观。1995年上半年海口财政收入只有6.6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7%。海口经济的回落和房地产的回落是完全一致的。房地产业在近几年海口经济增长中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是海口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以贸易为主导产业的观点和以旅游为龙头的想法都曾风行一时;房地产业也让许多人热热闹闹忙了一段时间。可以说,在这个关系海口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至今也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意见。但有一点,在加强宏观调控后大家已趋共识,这就是海口仅仅依靠第三产业尤其是房地产发展来支撑是不能持久的;第二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的支柱、特别是高新科技工业不发展起来城市经济是无法稳定的。 海口与先行一步的其它特区相比,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大力引进外资、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等方面增长指标都不逊色,唯有在工业发展上却相形见绌。海口工业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海口过去作为海防前线,长期以来投入少,工作基础薄弱,配套能力差;海南是一个孤立海岛,岛内市场狭小,岛外运输不便,岛内又缺乏能源,造成海口工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和岛外产品进行竞争。也正是基于此,有些观点认为,海口不适宜搞工业,从市场经济以利润优先的观点看,当时利用特区优惠政策,海口经济首先从房地产突破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但是,回过头来总结经验教训,一些政府干部和企业界领导指出,在工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问题上,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介入力度有不足之处。有关方面对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对海南“小政府、大社会”的理解有不够全面之处。 海口工业用地的地价偏高。海口采用市场的方法,由开发公司开发土地,然后转让给工业投资者。由于土地开发商要发展、要赚钱,所以地价较高,工业用地每亩18万左右。由于政府协调不够,加剧了陆岛交通运输困难,致使船期因装卸问题、舱容不足而随时变更延误,出口产品交货延误被罚甚而失去大量订单,则是最要命的。这些都是发展工业不利的主要原因。 目前,加快海口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海口规模工业,已成为海口从政府到企业界的共同呼声。 海口市长曾浩荣认为:一个地方在发展初期一定要靠高投入,一个新区、一个新城市要得到快速发展没有初期的高投入是不行的。但长期靠高投入而获得发展的城市是不存在的,必然要从投资带动型转向产业带动型。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口市委书记陈玉益说:从海口的实际情况出发,走传统工业的发展路子是很困难的,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抓出一批新的产业、新的产品,形成海口新的发展优势,进而调整和改造海口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转移。 从目前来说,海口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要大力发展工业。现在海口实际控制面积仅有237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小的城市, 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很小,1993年仅占1.9%,发展潜力和空间有限。 而从本质上讲,海口的第三产业还处于低层次水平,除了不太规范的房地产业和为旅游业配套的饮食服务业外,旅游、金融、外贸、科技、信息、咨询、交通、航运等高层次的第三产业并不发达。第三产业从某种意义上应是为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起来的。只有工业的高速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第三产业才会得到较大发展。否则就失去基础和依托,最终也不能形成大规模的区域性第三产业。海口的第三产业需要完善提高,但当前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还是第二产业这条短腿。 海口的工业现在规模小、水平低,靠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一定要形成一定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汽车、罐头饮料、橡胶、中西药、鹿龟酒等都可以形成集团经营。 海南孤悬海外,地域狭小,能源特别是煤炭缺乏,工业配套能力差,发展传统工业难以在国内外市场发挥竞争优势。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附加值高的工业。市委、市政府已决定用10—15年时间研究开发高新技术项目,使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50%。由于海口研究能力薄弱,在高新技术中可能不是以“高”,而主要是以“新”取胜。海口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很有启发意义,海口罐头厂之所以从全省亏损大户发展成全国明星企业,连年获得全国同行5项指标第一,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解决了椰子汁的油水分离技术,解决了椰子汁的保鲜问题,使椰子汁迅速风靡全国。最近,海口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高新技术项目引进领导小组,副市长伉铁保已带人从北京引进400多项高新技术,经初步筛选,已确定第一批44 个短、平、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