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开放型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人口行业职业结构变化评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广东省是中国在70年代末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综合试验区,而这个区域的中心就是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由于其地理区位和经济、社会历史发展基础方面的双重优势,在广东实行改革开放过程中表现出强开放性和迅速发展的特征,其社会、人口特征的变化也是相当迅速和超前的。本文就据1982、199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对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过程的一个阶段中人口行业、职业结构的变化特点作一些初步分析。

      一、人口行业、职业结构变化的总体特点

      首先,请看下面两表。

      表1 1982年、1990年人口普查时广东省、 珠江三角洲和三角洲外的人口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⑴《广东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⑵《广东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

      表2 1982年、1990年人口普查时广东省、 珠江三角洲和三角洲外的人口职业结构(%)

      

      资料来源:同表1

      表1和表2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和三角洲外1982年和1990年两次人口普查中人口行业、职业结构情况。由表中所列数字,我们可以从总体上归纳出珠江三角洲人口行业、职业结构变化的三个主要方面:

      (一)人口产业结构正较快地从传统的正金字塔形向现代型转变。

      人口普查划分的十二大类行业中,农林牧渔水利业为第一次产业,工业、地质普查勘探业和建筑业为第二次产业,其余七种为第三次产业。表3是由表1、表2归纳而得,是1982、1990两次普查间广东全省、 珠江三角洲和三角洲外三个不同范围人口三次产业构成的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到:首先,三个不同范围的两个年份中,人口产业结构都属传统型的正金字塔形或正梯形。但显然,珠江三角洲由于历史上和现在发展条件的优势, 其人口产业结构的型式前后都处于领先地位; 如果说1982年其结构仍有点象正金字塔形的话,到1990年时已象一个两底边相差不太大的正梯形。而三角洲外区域,甚至广东全省的人口产业结构也还只能算是传统的正金字塔形。第二,比较两次人口普查间人口产业结构变化看,珠江三角洲内的变化要比全省平均水平快、比三角洲外更快得多。其中,尤以第二产业的差别最大。两次普查间珠江三角洲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提高了11.45个百分点, 这比全省平均水平的变化速度高了0.8倍左右,而比三角洲外则高了3倍以上。从事第一产业人口比例的减少和从事第三产业人口比例的增加,珠江三角洲范围内变化的快速与三角洲外或全省相比也相当显著。

      表3 1982年、1990年人口普查时广东全省、 珠江三角洲、三角洲外的人口产业构成及其变化(%)

      

      资料来源:同表1

      (二)与国际上所谓“标准型就业结构”相比,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1990年珠江三角洲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左右(以当年汇率1:4.76元计),其人口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产业分额34.39%, 接近“标准型结构”中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应数32.5%。但第三产业分额23.27%比“标准型结构”的相应数42.3%要小得多。这样, 第一产业的分额42.44%大大高于“标准型结构”的相应数25.2 %就是必然的了(这当然也是一种滞后)。在我国,这种产业结构发展滞后并不是珠江三角洲独有的情形,从表3看, 广东全省和三角洲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看更是这样;据研究(朱家良等,1993年),全国也是类似地滞后。看来,这种情况既与我国过去在经济建设中重生产、重产品、轻消费、轻商品流通、轻服务性部门有关,也与我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和人口数量和素质状况决定着的就业需求之间在时序方面存在矛盾有关(朱家良等,1993)。这有待于作深入一步的研究。

      (三)综合地从人口行业、职业结构看,从事物质和非物质生产人数比例的变化都很小,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比例的变化也都不大。

      从事物质生产的行业一般指人口普查中划分的农林牧渔水利业、工业、地质普查勘探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商业及公共饮食和物质供销和仓储业等共六种行业,其余六种为非物生产行业。1982年到1990年普查,珠江三角洲范围内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比例由不足92%降到89%强,即从业者比例减少不足三个百分点,比广东省、三角洲外的情形好不了很多。自然,从事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比例也就增加不足三个百分点了。这样的变动可说是很微小的。

      具体地看,物质生产劳动者中的农林牧渔劳动者的减少虽相当多(减17.60个百分点),但绝大部分转向了工业(增9.96个百分点), 其他比例增加较多的还有建筑业(增1.62个百分点)、商业及公共饮食业(增3.5个百分点)。而应该加强的交通运输业, 其从业人员比例却有所降低(减0.23个百分点)。这甚至不及经济发展后进的三角洲外,是很不应该的。更没有多少人转向非物质生产领域。实际上,非物质生产领域中从业者比例增加最多的只有住宅和公共事业管理业(增2.04个百分点)和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及社会团体(增0.59个百分点)两项;另外,金融业从业者比例也小有增加。而相反,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的从业者比例却略为减少了,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的从业者比例也有所减少。两相对照,说明在“精兵简政”和“增加教育和科学事业的投入”两方面的工作都未做好,都有严重的欠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