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而发展,到1991年底,全国已拥有县级以上开发区1900多个,加上乡镇级开发区,已超过8000多个。经济开发区的建立,有效地吸引了外商,引进了外资,对振兴发展国家和地方经济,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综观一些地方的经济开发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开放滞后地区的经济开发区,面临着资金和项目等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即使搞得比较好的经济开发区,也存在着层次偏低,规模偏小,形式欠活,效益不高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开发区的健康发展与提高。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研究探索开发区投资的一些战略问题,是当前和今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投资层次:由低向高递进 投资层次偏低是经济开发区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与我们的经济基础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各地的指导思想分不开。有些地方搞开发区没有基础,更没有优势,但为了争取外商投资,往往饥不择食,只要有项目有资金,不管技术是否先进可靠,不问产品档次高低,也不看市场发展前景,这往往给某些掮客式的外商以可趁之机,他们顺势把一部分层次低的技术、性能差的设备、质量次的附件和盈利低的产品转让给我们的开发区。许多地方的鉴定情况表明,有的项目是五六十年代的技术水平,距今已相差了整整30年;有的设备是国外公司找不到买主,无法脱手的陈次货色;有的甚至是母公司淘汰下来,子公司加以整修喷涂后进入市场的“二手货”。而外商将这些落后技术和设备处理给我们的企业(一般以投资形式折算资金),往往漫天要价,使之身价百倍。而我们的一些决策者则不加考察论证,盲目拍板,致使相当一部分外资项目没有发展前途,产品档次低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有的因此而开开停停,生产不正常,销售无市场,企业没效益,连我们的投资部分也无法收回。 外商投资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货币和设备。从我们的需要说,外商以货币形式投资当然是最好的。但一般情况是,对方以设备充当部分或全部投资。由于我们不易掌握对方设备的真实情况,特别是某些以攫取现实利益为目的的投机商人往往搞欺诈行为,用模糊的设备投入大宰我方。上海、南京等地对部分外商投资状况调查表明,有些外商仅以设备为投资的折算部分已足以赚回他们的投资部分,而分成部分为无本取利,小本大利。这种投资实际上是投一赚一,一箭双雕,陈旧设备,淘汰设备的处理更是如此。 作为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在引进外资项目时,不能不考虑这样几个重要问题:项目的层次性、设备的先进性和折价的合理性。重要的是把科学态度与求实精神相结合,既要积极开拓,大胆引进,又要强化论证,慎重决策。凡引进项目,特别是重要项目,都应作周期调查,弄清国际行情,同时组织专家、行家论证鉴定。投产之后还应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及其产品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一方面看生产效率高低,是否达到合同协议要求:一方面看产品是否达到同类产品的先进指标,有无通畅的销售市场。如果发现问题除及时改进技术性能外,还应就技术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向对方提出索赔,直到退换落后技术和陈旧设备。在保证投资项目的技术水平上,还可按国际知识产权条例办事。国际知识产权均有公认,如果一国企业向另一国企业转让不成熟技术、伪劣技术,过时技术等。应由转让方负技术责任。造成损失的应无条件负责赔偿。开发区要大量吸收外资和外国技术,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必须熟悉和利用国际知识产权,诉诸法律,据理力争。这是最根本的保护措施。 二、投资来源:内资与外资并用 经济开发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无从开发,无从发展。在资金问题上,目前存在的最大缺陷是面窄路子少。寄希望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是不切实际的:海外华商虽然在我国投资很多,但也不能满足开发区的巨大需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拓宽思路。 首先要向内挖潜,充分利用自我资金。从我国经济总量看,国内资金潜力还是很大的,据国家统计部门了解,目前全国城乡储蓄额已高达1万多亿人民币,数百亿美元外币,还有6000多亿社会游资, 总盘子不下于1.6万——2万亿人民币,这是相当可观的国民经济实力。从国外情况看,技术经济开发区的国民投入(主要以股份形式)占国民收入的30%以上,而我们还不足2%。如果拿出10%投入开发区的建设, 就是2000亿人民币,这是相当可观的自有资金来源。有些获得成功的沿海开发区,自有资金的投入已超过20%。因此,要总结成功的经验。首先想办法吸引国内资金,并使之投向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办法包括集资招工、发行债券、发展股份合作、鼓励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进区办厂经商等等。当然,这种鼓励必须以技术层次和综合效益为前提。 其次要与国外金融财团合作,引进欧美等发达国家巨资。在继续吸引海外同胞投资的同时,应抓住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外交活跃、资信提高、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和西方经济日趋复苏。国际投资不断增加的大好机遇,放手吸引欧美、日韩和澳洲等经济发达国家财团、金融和实业界增加对华投资。例如日本、法国、荷兰、德国对我国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投资的电子、汽车工业项目规模都有几亿甚至几十亿巨资。现在,国外财团、银行和大型商社对华投资亦已产生兴趣,希望与我国企业合作。关键是我们自己要主动出击,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争取外商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加快开发区的发展。 三、投资规模:适度与超常结合 开发区的规模和企业发展规模对宏观和中观经济的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的增长幅度和技术优势的转化效果,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开发区存有两种现象;一是摊子铺得大多,分散财力物力,不能集约开发;一是盲目追求规模,场面摆得过大,战线拉得太长,小马拉大车,形成胡子项目多的格局,影响工程进展,制约了投入产出率。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看,有些市县级开发区一下子划地10多平方公里,甚至几十平方公里,规模远远超过国家级的开发区。气魄固然很大,加之耕地占用过多,拆迁难度太大,地产费用和劳力转移等非开发性负担太重,又影响了开发区的建设进程。特别是条件不成熟,一轰而上的地县级开发区,这方面问题更加明显。而有些大中型城市由于缺乏整体规划,项目安排过碎,加之投资者自行其是,给发展和协调工作带来难度。有些企业形成一定基础,向规模经营发展时,往往苦于原先规划地盘过小,不得不再另辟地盘,搞重复性基础建设,形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鉴于上述情况,强调开发区的超常发展和适度规模结合,实行集约化投入和重点开发,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