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亚太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起

作 者:
曹照 

作者简介:
曹照 江苏省苏州江南社会学院

原文出处:
学术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表明,亚太地区仍将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中国是亚太地区中最大的国家,一直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势头,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不但会促使亚太地区经济上扬,而且也会激励整个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近两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全方位开发”、“开发区大有希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等讲话精神指引下,改革与开放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地处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各开放省市,纷纷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合作,为外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投资市场和投资机会。因此,审时度势,我们应如何借助于亚太经济的整体实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殊的地理环境、劳动力充足,劳动费用低、土地价格低、良好的工业和外贸基础、市场的潜在力、较强的科技力量),充实、提高和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一、90年代亚太国家经济发展前景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就亚太国家所处工业化阶段来说,它们就像空中的雁行,以日本领头,“四小龙”居中,东南亚其他国家殿后,以此作比喻,说明了这三种国家群之间的紧密经济联系。根据国际金融机构的资料分析,90年代日本年平均发展速度将继续领先美国和西欧大约一个百分点,到本世纪末其国民生产总值占美国的份额将由目前的60%上升到67%左右,人均产值则将比美国高出34%。“四小龙”经济也呈较快的增长趋势,预测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7—8%,其中韩国和台湾的增长率可达8.2 %和7 .1%,香港和新加坡的增长率也在6%左右。到1993年, 他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6635—16250美元,其中韩国6635美元,台湾10215美元,新加坡15200美元,香港16250美元。预计到本世纪末,人均产值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产业结构也将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成熟结构,不仅在商品进出口方面,而且在资本和技术输出方面成为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另外,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的经济增长率在未来的几年中继续加速,年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8.2%、7.6%和7%。到1993年, 这些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645美元—2960美元,其中印尼645美元、 菲律宾275美元、泰国660美元、马来西亚2960美元。他们正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基础设施。到本世纪末,东盟中的泰国和马来西来将成为亚洲第五和第六个新兴工业国家。尽管以上各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但是过去的发展已经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由此可见,90年代亚太地区继续保持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火车头”地位,实现本地区各国到2000年的既定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有鉴于此,为了保证90年代我国经济与亚太地区周边国家的差距不拉大或者明显缩小,增长率至少要保持在7—9%左右,按现行平均汇率计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末将达到1500美元以上。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实现了第一个翻番,提前两年完成了80年代的奋斗目标。90 年代与80年代相比国民经济应再上一个台阶,事实表明,只要经过我们的努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而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地区是我国实现目标之所在。据统计,199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56亿美元,其中与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达1331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80.4%。同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90亿美元,其中近80%来自亚太地区。所以, 与亚太经济合作和发展从而达到共同繁荣是显而易见的。

      二、建设好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80年代初期,当中国城市改革开放刚刚取得初步成效,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厦门、汕头、珠海)建立不久,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一个新的设想,即在特区以外沿海比较发达的地区再开辟几个地方,实行一部分特区的优惠政策,但不叫特区……,这便是后来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谓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指我国在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和部分内陆城市划出明确地域界限,实施特殊经济政策,外引内联发展新兴工业和科研项目的特殊区域。这些区域可集中开办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的生产性企业以及中外合作的科研机构,加速引进我国急需的先进技术、新工艺、新型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研制开发高档的新产品,增加出口创汇。为此,自1984年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上海、宁波、天津、福州、青岛、烟台、大连等地)并可以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5年多建设,共投入40多亿元,开发了21平方公里面积, 竣工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198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7亿元,上缴利税14亿元, 出口创汇5.1亿美元。到1990年上半年,已批准举办三资企业951个,吸收外资合同金额15.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

      进入90年代,全国形成了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开发区建设更为迅猛。1990年6月,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紧接着,形成了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地带。又先后决定开放了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以及进一步开放沿边13个市、县、镇。截止到1993年6月, 短短的三年,国务院共批准3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最初的14个,1994年底工业总产值上升到720亿元,上缴利税42亿元,出口创汇350亿元,例如,较为典型的大连开发区,到1993年止,开创了国家级开发区中若干个第一:开发面积第一,20平方公里区域的基础设施全部建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7亿元;引进协议外资总额第一,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11个,达到43.7亿美元;出口创汇第一,1993年为6亿美元;产品 外销比例最大,达70%以上;引进的项目最大,著名的佳能大连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是日本在华投资额最大的独资企业,累计投资250 亿日元,整个企业的产值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22%;项目平均投资额第一,吸收了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家外商进区投资建厂,其中一亿美元以上的有4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达110个,平均投资额为440万美元。 由于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所以国家有关权威人士称:“大连开发区是中国开发区的一面旗帜”。目前外商在开发区投资呈现的特点:一是项目规模大。新批准的三资企业平均投资额为420万美元,1000 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已达26家,占三资企业总投资的83%。二是项目档次高。已涌现一批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电子、通讯、仪表等高新技术产品。三是追加投资多,由于投资回报率较好,近两年来已有20多家企业共增资1 亿多美元。再如,世人瞩目的上海浦东开发区,至1994年底,在招商引资方面,共引进项目累计2515个,直接吸收外资58.9亿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75个、共计43 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客商前来投资。开发区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杨高路联结区内四个小区。一是金桥出口加工区。在全国所有开发区中有七个方面领先一步:第一,平均每个项目吸收投资1300万美元;第二,平均每平方米吸引项目投资910 美元;第三,平均每年开发建设2平方公里土地;第四, 完善的市政设施达到九通一平;第五,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大项目落户数领先。其中日本夏普、德国西门子、美国庄臣等45家公司投资57个项目,近20亿美元;第六,高新技术占有率和覆盖率高。在所有引进项目中,68%属于现代通信、新型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项目;第七,高等学校的教育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数目多。如培养MBA的工商管理学院及杉达大学、 复旦书院等已落户,国家教委、中国科协、中科院、市科委、市科协、中科院上海分院等都组织了许多项目与企业联手开发。截止到1994年底,投资区内的80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亿元,在已引进的225个项目中,先进技术项目和产品直接出口项目都占了一半以上,权威人士认为,金桥已成为浦东及上海现代工业发展新的样板。二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去年共吸收外资32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比重增至45.3%,它将成为世界跨世纪最现代化的城区之一,三是外高桥保税区。到1994年8月底,落户项目1143个,总投资230亿美元,货物进出口总值达2.0 亿美元,转口4780万美元,出口加工5874万美元,仓储货物总值达8759万美元,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也逐步走上正规。港区的个万吨级码头投产使用,已具备240万吨的年吞吐量,电厂有4台30万千瓦机组将陆续发电并网。随着1994年12月19日再次扩大关,已成为拥有5.5 平方公里的国内最大保税区。区域开发速度在全国13个保税区中处于领先地位。它将成为中国与世界最接近的自由贸易区。四是张江高科技园区,据统计,94年进区的11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为2300万美元。上海市重点发展的11项生物基因工程药品中,已有8项进入园区。预计到2000年,园内生物医药产业将形成60—80亿元的产值,成为国内最有特色的生物医药园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