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06)04-0051-05 16世纪中叶,陕西渭城著名经师胡登洲(1522-1597)有感于穆斯林“经文匮乏,学人寥落”的状况,借朝觐之际游历穆斯林国家后,本着“发明正教为己任”,创立中国的经堂教育。经堂教育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我国穆斯林自元明以来本土化后出现的对伊斯兰教“理艺难传,旨义难悉”,进而“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局面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是中国穆斯林文化自觉和文明创新的一个大胆尝试。它在陕西渭城兴起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并逐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几个经堂教育基地,如山东的济南,江苏的南京,云南的大理、玉溪一带和甘肃的河州,为中国穆斯林培育出了数以万计的传承圣学的经师和学者。清同治年间,随着陕西回民起义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清剿陕西回民,大批经师和学者随着难民的洪流大规模地撤退西迁,经堂教育的中心也随之西移,最后在甘肃河州①尘埃落定。于是,河州成了中国经堂教育的中心之一,其学术地位一直保持到现在。 经堂教育普及全国以后,原有的教育体制始终是内地经堂教育坚持的传统,一代又一代的经师们默守“胡太师巴巴”的风格和模式,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还是在语言应用上,都没发生大的变化。而在河州,“陕西面”(是河州阿洪们对“陕西那面”的指称,实际上指的是“陕西学派”)的传统虽然是经师们一贯坚持的原则,但对其不断进行改进和充实②,只是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突破。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传统才在河州第一次出现了重大的突破。紧接着,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突破,使河州的经堂教育在短短的30年中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两步。而这两次的重大的突破是由河州著名经师“井口四师傅”和他的弟子两代人完成的。 一、河州经堂教育的第一次突破 河州自明代以来就成了西北回族人的主要聚居区[1],在明清时期的回族人口分布格局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加之地处古丝绸之路的商道上,与外界的往来比较密切。至清初,河州已初具了伊斯兰文化的人文风貌,形成了供各种思想和理论繁衍生息的氛围。于是,国外的各种伊斯兰思潮和新的观点便纷纭而至,落地生根。随即,各种门派相继产生,伊斯兰文化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和伊斯兰文化遭空前劫难,陕西的经堂教育受到毁灭性摧残后,河州就当之无愧地举起了传承伊斯兰文化大业的火炬,担当了经堂教育中心的角色[1]。 20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时代,全球化现象是一个最突出的特征。中国社会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体制由封建走向共和;教育体制由旧的私塾制变为中西结合的学堂制,进而有了现代化的大学;学科由单一的人文学科发展到自然科学和理工学科。中国社会在短短的二三十年中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在这样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中,中国穆斯林也意识到了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和兴学育人的紧迫性。于是,在北京就有了王宽、马松亭等大阿洪倡导的回族新式教育,基本上脱离了经堂教育的传统,开辟了脱离清真寺辖属的穆斯林学院式教育的先河。而在经堂教育中心的河州,却涌现出了一位当地赫赫有名而内地鲜为人知的大人物——“井口四师傅”,他在坚持经堂教育传统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井口四师傅”,原名马天民,经名阿卜杜·热合曼(约生于1916年,殁于1959年斋月)。他家世居河州八坊,其祖父为当地著名修士,因其院内有一口供邻里取水的井,而被大家尊称为“井口老人家”。马天民阿洪的父亲叫曼尔苏目,是西北著名阿洪,曾是中国伊赫瓦尼教派的创始人马万福的得力助手,为“十大阿洪”之一。马天民阿洪是曼尔苏目的儿子,排行老四,因而被称为“井口四师傅”③。马天民阿洪自幼聪明好学,先后师从河州老阿林、拜爷、果园四师傅等西北著名阿洪攻读经学。由于他才思敏捷,能力出众,深得师长的喜欢,老阿林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后来,他又投时任青海东关大寺教长的“尕阿洪”门下深造,并得益于沙特阿拉伯籍学者赛义德的精心栽培。赛义德是沙特阿拉伯麦地那人,20世纪30年代应马步芳之邀前来青海东关大寺教学,主讲阿拉伯语和圣训等课。他治学严谨,教授有方,不仅要求学生融会贯通,而且还采用阿拉伯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背所学内容。在圣训课上,要求学生把包括传述系统在内的所有东西一一背记。在赛义德的再度培育下,马天民阿洪的学业大有长进,他最大的收获是熟练地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应用,这为他以后的阿语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东关大寺求学期间,马天民阿洪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毕业时,以圣训课满分的成绩名列前茅,遂被马步芳派往青海扎巴大寺开学,时年,他还不到20岁。后来,他先后在固原、平凉、东乡和河州的北塬、韩家寺等处开学。马天民阿洪品学兼优,深受广大穆斯林的爱戴,他精通阿拉伯语,并自学了汉语。他擅长阿语写作,用娴熟的阿拉伯语写下了大量的文稿和著作,这在西北阿洪中实属罕见。他的著作有:(1)《简明阿拉伯语词法》(阿语原文,配有小经翻译);(2)《简明阿拉伯语语法》(阿语原文,配有小经翻译);(3)《初级教材》(阿语原文,配有小经翻译);(4)《信仰问答》(阿语原文,配有小经翻译);(5)《礼拜斋戒问答》(阿语原文,配有小经翻译);(6)《妇女月经问答》(阿语原文,配有小经翻译);(7)《遗产法》(阿拉伯语);(8)《逻辑学》(阿拉伯语);(9)《音律学》(阿拉伯语);(10)《圣训学》(阿拉伯语);(11)《法学原理》(阿拉伯语);(12)《穆圣传》(阿拉伯语);(13)《修辞学》(阿拉伯语);等等。其中,《初级教材》和《信仰问答》几乎是目前西北各清真寺中通用的基础教材,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