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39(2007)02-0001-05 主体(Subject)是相对于客体(Object)而言的,Subject的拉丁语Subjectus有“置于……之下”、“以……为基础”之意,意味着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一种主动性和自由性,因而也就“被提升为世界之明晰性的基础:它成为所有能达到真理的表象作用的坚实基础”[1]。作为西方哲学的潜在根基,它往往表现为一种主体主义。“严格的主体主义是笛卡尔主义,它表现为一元理性、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坚持世界的元存在和对它的元陈述,它由笛卡尔开其端,康德和胡塞尔将其发挥和完善化”[2]。其最基本特征就是把主观性与确定性并立,在主体性中寻求真正的客观性——普遍必然性。从古希腊的萌芽到笛卡尔的转化经过康德诠释和胡塞尔的完善,到后现代的解构,主体(主义)在西方哲学中呈现出丰富的历史流变,成为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并展现出了多方的哲学伦理学意义。事实上,主体在根本上就是伦理道德规则的承担者。 一、自然主义哲学——主体的蕴含 1、混沌的始基:希腊人的信仰是自然主义的,其自然主义的实质是把自己的“主观视界”作为客观世界来认同和描述。在初期自然哲学家那里,所谓始基——水、气、火、原子并非对应于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经过思维和语言抽象化了的一般物质本性。从毕达哥拉斯的“数”、巴门尼德的“存在”、苏格拉底的“概念”、柏拉图的“理念”里可以窥见始基的人化性特点。在此,自然科学家所追求的始基和本体已经露出了思维主体的能动性和抽象性的端倪。从欧洲思想文化流变来看,希腊的始基观念实际上是精神与自然合一的实体,它蕴含着精神的主体性萌动,但只是潜藏的可能性而已,完全没有表征出来,至少希腊人是没有自觉认识的。从主体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看,始基实为人所设想的常如本体,只不过因为早期哲学还是一种客体形而上学,自然主义的素朴性使得哲人们不得不一心一意地凝视着外在的客体世界,始基的超自然性和人化性就淹没于感性具体的物象之中。然而,从根本上说,始基乃是将“主观视界”中的东西当作客观世界里的自然物使然。 2、觉醒的个体意识: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呈现出明显的感觉认识和相对主义的特征。也可以说这是个人自我意识的萌生,它标志着把自我作为区别于外部自然界的个人来认识,是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个人意识最原初的表现形态就是感官知觉,“主体主义首先是自我意识从物我不分的混沌状态中分离,把自我作为区别于外部自然界的个人来意识,首先是个体意识的觉醒”[3]。 3、苏格拉底的“人学转向”:“从苏格拉底开始,人真正作为人而成为探讨的主题”[4]。苏格拉底通过辩论而达到事物在语言上的一般定义与概念,把个体性从偶然的事实提升到普遍必然的本质,以此建立真正的主体。 4、向内寻思的理念论:柏拉图的理念论为知识寻求确定性,为人类求安身立命之根本,是向心灵世界内溯的结果,所以理念虽以实体形式存在,但其根基却是一种理性设定的心灵构造,因其恒定和不变区别于非理性的感觉对象的意见世界,而表现为理性的真实的知识世界。在此,柏拉图奠定了向内寻求普遍必然性、在主体中建构客观性的思路。 5、外在自我的主体:亚里士多德明确使用“主体”一词。主体在此是表示个别事物属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个体可以看作就是主体。在亚氏看来,形式就是事物存在的方式。这样,主体被客体化了,就成了外在自我的主体,主体实际上有被忽视的倾向。 总起来看,自然哲学家是以道德思考对世界始原进行合理性追问,基于自然主义哲学基础的蕴含性主体因此在伦理意义上生成希腊伦理学,因为是自然的,希腊四德在本质上就是公民德性。但希腊伦理学也特别强调理智方面的发展,强调理智对于人的完善的重要性,这就使主体逐渐被纳入伦理学家的思考范围中,希腊智慧——“哲学或对宇宙的科学沉思是人的本性的最高、最自由的功能,是唯一为它自身的缘故而被我们所欲望的东西”[5],因此而孕育了坚实的人性基础。 二、罗马时代——主体的凸显 严格地说,在晚期希腊和罗马时期的主体主义思想已经凸现。晚期希腊哲学追求的是主体自我的悬疑与宁静,更多地表现出主体伦理意义上幸福、快乐、独立和责任。对伊壁鸠鲁来说,幸福是一种快乐的感情,就主体中的自我感觉的自由主导性而言,正体现在“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其主体性引起了德性或美德地位的变化,德性变成了达到快乐目的的手段。斯多葛派把幸福确定为灵魂的一种客观状态,这样,主观上的满足会如影随形地跟随客观本身的生活构成。虽然满足本身并不是善,但顺从自然、安于天命实际上是顺从个人自己的本性和普遍的本性,所以实质上也是自我意识独立于感性的“不动心”。怀疑论者对自身认识进行的批判本身就意味着把一切都置于自我意识批判的基础上。 罗马时代是古代世界向基督教世界转变的时代,历史层面波澜壮阔,但古代道德却趋于衰落。统治者极尽奢侈和浮华,民众在死灭的欢娱和痛苦中耗干了自己,当人们面对的是一个虚无的世界的时候,往往衍生出高度不快乐的心情,而恰在此时,自由国民的个体性、主体性大概已经发展完成。对命运的忧郁激起了心中渴求得救的秘密。国家的压迫使罗马人向内收敛,深化自己主观世界,西方现代文化中的主体性逐渐凸显。西方现代国家的法律观念、人权观念、个体性观念亦都在罗马时期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