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799(2007)03-0077-05 人类一直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的融合和碰撞中寻求发展。而伦理的碰撞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时是正确的引导,有时却是前进的障碍。在人类基因研究的过程中,这种冲撞仍然是无法回避的。20世纪以来,基因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应用现代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对基因进行操纵或者改造。然而,伴随着这些令人振奋的成就,人类又面临着许多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伦理问题,我们是应该尊重人类社会的伦理准则,还是甘冒风险,勇于探索呢?人们不得不思索这个严肃的伦理问题。 一、人类基因有无优劣之分 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不否认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科学的发展证明,科学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基因技术也是一样,基因研究成为人们探索生命本质、攻克重大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的一把钥匙,但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基因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除了看到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手段治病,更希望通过基因技术改造自己。如纳粹医生约瑟夫曾经幻想复制出希特勒,也有人提出要复制出爱因斯坦或者别的什么天才人物,在我国就出现了名人精子库。对此,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基因有无优劣之分?当我们说某个基因引起疾病或一个不良的性状时,就称它为“致病基因”或“有害基因”。但是,有时这种“有害基因”在一定情况下会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教授认为,人类的所有基因都是有用的,这是基因多样性所决定的。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基因绝对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正常基因组与疾病基因组之分。那些被我们认为的“坏基因”,都是我们人类身上不可缺少的部分[1]。一些学者则尖锐地否定了克隆技术复制天才的观点,认为人不仅有生物学属性,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属性,克隆人与亲本只是有相同的基因组,而特定的人格是不能复制的。那种认为可以“克隆天才”的想法,实际上是夸大了人的生物遗传结构的意义,而否定了人在成长中社会因素的作用,这样做,不仅是不科学的,而且也是不道德的。 随着人们对基因知识了解的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出现了基因歧视事件,即对携带有非正常基因者的歧视。如有的商业保险公司利用基因来精确计算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风险,把携带有致病基因的高风险人群排除在保险大门之外;有的银行也根据申请贷款人的基因来判断他是否具备还贷能力,将还贷能力低者拒之门外;更有一些公司为了降低风险,把非正常基因的携带者视为洪水猛兽,招聘员工时惟恐避之不及。人类基因组是构成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的基本单位,它们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差异,无论它们的遗传特征如何,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都应该受到尊重,得到公平对待。 本来基因不可能给我们提供任何歧视某个个体的根据,相反,人类基因信息告诉我们,人类都属于一个大家庭,都是平等的。搞所谓名人精子库或者基因测试抑或产前性别诊断,都是对人类基因组信息的滥用,是违背人性和道德的行为。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委员邱仁宗教授也认为,如果把基因研究成果用于改造人种,那将无异于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当年搞的绝种族的优生[2]。 二、对克隆技术的道德拷问 1999年3月,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关于克隆的声明,将人的克隆分为基础性研究、治疗性研究和生殖性研究。 (一)克隆的基础性研究可以回避伦理道德问题 克隆的基础性研究是在人和动物身上用体细胞核移植进行科学问题探讨,使用“核移植”技术进行人畜细胞融合的研究,在国际上早已有之。这种技术并不是杂交,正式称谓应该是混种胚胎。这种胚胎使得动物的种系发生人为的改变,但不会产生“人畜”怪物,因为这种胚胎绝大部分的遗传物质(99.99%)在细胞核里,而细胞核来自人类。这种做法正是想避开伦理禁区。 目前不同形式的人类干细胞有三个来源:从人工授精多余胚胎中获取胚胎干细胞;从流产胎儿尸体中获取生殖细胞;用体细胞核抑制术创造胚胎获取胚胎干细胞。国际科学界对此的伦理道德之争十分激烈,认为在研究胚胎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时,一定会触及体细胞克隆技术,也一定会损坏人类早期胚胎。而且不少意见认定,这种做法是对人类胚胎的亵渎,是侵犯人权等等。 中山医科大学陈系古教授对自己所做的人兔细胞融合实验解释道:进行这种人畜细胞融合实验,是想在伦理学允许的情况下,得到人类胚胎干细胞[3]。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发育早期的一组细胞,是全能干细胞的主要来源。胚胎干细胞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和通用性,可分化成为全身200多种细胞类型,构建机体的任何组织或器官,最终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此是干细胞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使用人畜异种重构胚的方法,使皮肤细胞可以变成有可能治疗病人的胚胎干细胞,而不需要破坏人受精卵的胚胎,也不需要从人体内取卵的过程,从而避免来自生命伦理的讨伐。 专家认为,将人的细胞核移植到动物的去核卵母细胞中,以克隆出“人类胚胎”,这项研究从表面上看是绕过了精卵结合的生命初始阶段,避开了目前关于“用有生命的受精卵进行研究是否等于扼杀生命”的争议,但要知道,用人和动物杂交克隆出来的“人类胚胎”所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克隆出来的各种人类组织器官,最终将用于人类的疾病治疗,移植到人体上。动物的卵细胞虽然去掉了细胞核,但还有细胞质,这些遗传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是否会把动物的某些遗传特性或遗传疾病带入到人体呢?是否会在人体的后代中造成畸形或代谢异常?诸如兔子是否携带类似“艾滋病”的病毒?兔子去核卵细胞中少许的兔线粒体是否会带来“线粒体病”等这一系列问题,现在谁也无法预料,完全有可能产生不堪设想甚至灾难性的后果。专家认为,这种技术尚处在研究实验阶段,其后果无法预料,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生命科学关系到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关系到人类的子子孙孙,来不得半点含糊和偏差。科学家一定要非常谨慎,非常严肃,一定要用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人类造福,任何一项有可能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幸福的研究,都应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