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

作 者:

作者简介:
葛晨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伦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道德与文明

内容提要: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积极健康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对一个民族的存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增进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推动民族发展等方面。民族精神中所蕴涵的才智精华,是指引和推动各民族甚至人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智慧资源。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07)01-0013-04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积极健康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和民族主体意识,凝聚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价值取向、生存方式,体现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个性和精神特质,并通过特定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文化、道德精神气质、个性心理等方方面面展现出来。特定历史现实创造了特定的民族精神,最终也一定要被民族发展的历史所选择;反过来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形成一定的民族精神文化,或者失落了它的民族精神,它就不可能是一个持久发展的民族。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存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构筑民族精神家园

      人类是必须有家园的,一个民族除了必须有栖息生活的自然家园外,还必须拥有它的精神家园。自然家园对于任何民族都十分重要。缺乏自然地域家园的民族,必将在世界上四处漂泊而最终在历史进程中消亡。然而精神家园对一个民族也是至关重要的。失落精神家园的民族,民族的精神灵魂同样会居无定所漂泊遗落,民族文化会因为没有个性特质而萎缩直至销声匿迹,而没有精神灵魂、没有民族文化的民族最终也必将走向衰亡。人类、民族就是这样,永远必须生活在自然的、精神的双重家园之中。

      建立“双重家园”基础上的家园感是人类普遍的需要,当然不同民族精神家园的构筑和依托形式有可能不同。比如,西方人是到上帝、天堂那里寻找精神寄托和归宿,而中国文化没有自生出典型意义上的彼岸宗教,中国人往往会在人伦亲情(血缘亲情根基的延展)和理想人格处落实精神归宿。民族精神及其文化传统就是一个民族栖息本质自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获得精神支柱和不竭发展动力的终极所在。

      一个人活着要有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更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可以说精神支柱就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生命存在方式。所以任何一个真正自觉的民族,都会非常重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发展到今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文化多元的存在,越来越多的民族、国家走上了民族文化自觉的道路。中华民族过去很重视人的精神的高扬,今天的社会发展依然离不开民族精神文化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对此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依靠革命精神取得了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1]

      总之,民族精神家园是一定民族的精神归属所在和民族理想追求的永久寄托所在。一个民族的自然地域家园可以有大有小,但精神家园容不得片刻的荒芜或失落。对于我们民族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已成为我们民族凝聚力的灵魂和源泉,成为促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所以,守望建造民族精神家园,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也是时代的要求。

      二、增进民族认同

      人类学家告诉我们,民族认同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价值信念、民族归属以及民族身份的认可确定。民族认同可以在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及形成的所有结果中发生。民族的共同利益、民族文化的价值信仰、民族心理、民族生活方式,以及民族的血缘、语言、地域、历史等等,都能够成为民族认同的基础和识别特征。民族认同往往表现为对内维护族群凝聚的自我认同及对外区分我族群与他族群的相互认同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一个民族所有成员对自己民族的自觉认可和自觉归属。具体表现在:一是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血缘、语言、种族、地域、历史的认同;二是对所属的民族国家和政治组织及其共同利益目的的认同,即认可民族国家统治的合法性;三是对所属民族的价值信仰、习俗文化的认可。可见民族认同不但是对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对地域、血缘、历史的认同,也表现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血缘种族认同、国家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可能相互交叉,也可能相互涵盖。对于民族认同而言,文化认同可能是一个比血缘种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更为宽泛也更为复杂的概念。

      相对来说,民族国家认同和民族文化认同有联系也有区别,国家认同更多地依赖于物质利益和政治利益方面的共同目标,而民族文化认同则更多地依赖于思想意识和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民族国家的认同离不开物质利益的基础,但更需要思想意识层面和精神心理层面的基础,真正能够带来民族认同的是民族文化的认同。如果民族成员对该民族所有的文化形态、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因素不认可,就谈不上真正的民族认同。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灵魂支撑,它能够强化该民族在文化、价值信仰、心理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共同性,由此产生出一种对本民族的内在感召和纽带连接,促使该民族成员产生向心力和民族认同。比如说,海内外华人可能分属于不同国家,但由于具有永远抹不去的同宗血缘关系,而且具有同一民族文化的认同背景,所以,海内外华人被宗族和文化纽带紧紧连接在一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