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07)01-0096-04 易小明教授发表在《伦理学研究》2005年第1期上的文章《类同一性: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认为,类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易教授从静态的角度考察了人类道德的起源,认为人类最初的生存状态是类的存在,类的存在经历了自发的类与自觉的类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体现出人的类同一性,这种同一性环绕着人类整体活动的三个阶段,即无意识的自发状态到有意识的自觉合作再到个体的充分发展的自由状态。这几个阶段的内核就是类的同一性,正是类同一性构成了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1]。我们认为,易教授对道德主体基础的思考为我们找到了道德何以可能的前提,人类之所以能够彼此交往是由于人具有类的同一性,具有相同的机理构造;人类之所以能够认识道德、践行道德、传播道德是因为人类为同一物种而非异类,在此我们完全认同类同一性在道德产生的过程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但我们认为类同一性仅仅是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之一,类同一性使道德产生得以可能,但人类为何需要道德,即道德产生的必然性,不能仅仅停留在类同一性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依靠人类群体间的差异性来进一步说明,因此我们认为,类同一性与群体差异性共同承担起人类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 一、人类之初的两种生存样态:群聚与群居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每一个新物种的出现首先是由数量上的“一个”发展起来的,“一个”就是一“类”,“一个人”在自然界用双足站立起的那一刻就是人“类”的诞生。这时的人类很难有群体与个体的划分,没有自觉与自律的意识,我们称之为“一个”人仅只是从数量上进行界定。但是,在无限广大的自然之间,面对无穷大的未知世界,“每个人”为了生存,为了不至于在凶猛的野兽与恶劣的环境下过早地消失,不得不在危机四伏的自然中战战兢兢地生活,但尽管如此,面对庞大的自然界,这种“个人”的力量太微乎其微了,因此,“个人”在生存过程中,一旦碰到了与自己差不多的“存在者”,一种本能的反应就促使“每个”人聚集在一起,这种状态便是最初的群聚。群聚并不掺和任何认识上的因子,而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共同的机体构造与心理反应,易小明教授在其文章中把此种原理称之为“同一——类聚”原则[1] (26—27)。相同的身体形态,相同的求生原理,是人类同一性最显著的表现,群聚就是人“类同一性”自发活动的结果。群聚无疑进一步加强了人类生存的能力,这种纯自发的行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有着开拓性力量,同时,在漫长的历史中,类同一性一直在发挥着作用。 群聚在人类发展中具有始基性的贡献,它让人类本能地寻找到自己的同伴而“板结”在一起,又本能地繁衍出后代而扩大人类的队伍。现在,我们可以想像并合理地推论出,群聚状态在生成之初,应该是一个小范围内的“人类”的聚集,在距离一定的其他地方,另一些“人类”的群聚也照样存在,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不同的群聚体一旦发生接触,就会具有两种走向,一种是不同的群聚体融合成更大的群聚,这样,群聚体的数目越来越大。另一种走向:如果群聚体各自都已形成稳定而牢固的关系,那么就很难融合,转而以一种交往的方式共存。 当群聚体开始变得稳定而牢固的时候,群体就开始逐渐超越本能而以一种有意识的形式生存。这种有意识的存在样态在现实层面上表现为群居。第一,稳定的群聚之间不再自发地融合成更大的群体。稳定的群聚至少具有牢固的关系基础与森严的等级秩序,在群聚内部之间,没有个人的概念,生产力极其低下,几乎没有人工的劳动产品,绝大部分依靠自然界本身的物质来维持生存,在物质的分配上绝对没有个人的发言权,一切绝对的平均。但领袖人物却可以享有特权,其他成员自然地听命于他。当这样的群聚体碰到另外的群聚体时,彼此就不会互相融合,要么通过战争征服,要么暂时和平。第二,群聚使人类的力量不断变得强大。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群聚体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当群聚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为了分散太过密集的人口,必然需要拓展生存空间,以使得膨胀的群聚体顺利延续下去。这一过程会发生群聚体的分化,或者以血缘,或者以地域分化成不同的小群体,当群体开始出现时,群居取代群聚而成为现实的生存样态。在群聚时期,人类为了共同对付洪水猛兽的威胁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视为一个整体,这种意识是自然而然的,群聚体内部没有形成“你、我、他”的清晰概念,也就没有个体意识。同时,由于群聚限制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群聚体之间鲜少交往,即使有,也是自发的。到了群居时期,人的生存样态不再停留在纯自发的水平线上,而是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这一飞跃逐渐打破了原有极其简单的生活方式,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差异性开始凸显出来,并且正是这种差异性促使群体间开始交往。 二、类同一性与群体差异性在群聚与群居中形成 人类之初的两种生存样态实质上反映了人类发展的两个阶段,群聚阶段是人类同一性的自发认同时期,这一时期,人类没有形成个人与群体的概念,而是一种本能的联结。群居阶段是人类群体差异性的感觉认识时期,它超越了群聚时期的本能无意识水平,而以一种初步的认识能力发现了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尽管这种认识能力极其有限,但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