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趋势与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凡(1954-),男,辽宁沈阳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哲学、工程伦理学研究。辽宁 沈阳 110004 唐丽,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4

原文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面对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全球化趋势,国内学术界作出了必要的回应。总结了国内工程伦理学的三种研究路径并指出了它们存在的共同缺陷。国内工程伦理学研究应针对中国背景中的工程伦理问题,这是进行中国工程伦理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目标和根本所在。而借鉴国外已有的工程伦理学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则是加快这一进程的必要条件。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07)01-0006-05

      工程伦理学是一个新兴的伦理学分支,该学科在理论方面的深入对于应用伦理学和理论伦理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该学科更关注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所提供的策略和方法使得工程实践中伦理问题的处理更加便利。因此,工程伦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关注,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工程伦理学的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工程伦理学研究总体趋势的把握和各研究路径的整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澄清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工程伦理学得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全球化趋势

      工程实践是人类的一种非常古老而普遍的实践方式,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大型工程项目。现代意义的工程是指由大量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组成,有着确定的目标和信念的大型组织的实践活动,具体包括一些大型的军事和民用工程,以及企业的生产流程等。工程是服务于特定社会的,所以一般认为,工程内在具有伦理和责任。但是随着工程师成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而且很多跨国工程又都是从一种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转移到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背景之中,这就需要将原有的隐含于工程活动之中的内在伦理和责任规定外化为具体的伦理规范,以便工程内部人员明确认识和执行,以及工程外部人员理解和监督。对这些伦理规范的制定、辩护、理解和执行需要专门的工程伦理学研究和教育来完成。

      具有独立学科意义的工程伦理学的确立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32,目前工程伦理学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学科范式[2],它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成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的一门工程基础课。美国工程伦理课程的相关内容一般体现在工程学科高年级学生的设计课程中,伦理要求通常被看作是工程设计要满足的一个变量。因此,迄今为止,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核心目标,主要还是培养(设计)工程师们道德自律的意识和能力,即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和处理伦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3]9。随着工程项目的全球化和美国设计与管理方式的全球化推广,美国工程伦理学也受到更多国家的重视。德国学者借鉴了美国工程伦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工程师与哲学家联合的方式,以及对新技术进行伦理评估的方法,发展了德国的工程伦理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4]。日本学者在引进美国设计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也引进了美国的工程伦理学教育体系和教材教法,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美国工程伦理学模式与东方文化中的伦理经验在核心价值观念以及态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而提出一种对美国工程伦理学模式的拓展意向[5]。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也较早地开始关注美国工程伦理学研究,还由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成为美国工程伦理学教材中的著名分析案例[3]138,俄罗斯学者与美国学者之间更有了沟通的话题和必要性。

      二、国内工程伦理学研究的主要路径

      中国已经加入了一些世界性的工程组织,这些工程组织的章程中都有工程伦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因此,中国学者对美国工程伦理学相关文献的关注和研究也相对较早,并且陆续引进了一些新的工程伦理学教材[6-7],但是由于中国尚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初期,而且在中国文化中相对缺少一种对现代职业观念的深刻认识,所以对职业的本质以及职业伦理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与上述国家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从职业伦理角度研究工程伦理学在国内还比较少。但是,工程全球化必然导致工程职业化和工程伦理研究的全球化,因此,我们就必须积极地参与到这一全球化的实践、相关的研究和规则制定过程中。此外,随着国内技术创新的进展和工程建设的全面扩展,工程实践中的很多问题也越来越需要从伦理层面来考虑。但是由于学术传统和现实背景的差异和复杂性,国内学者对于工程伦理问题的相关研究存在着不同的视角和范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研究路径。

      1.工程伦理学一般问题的研究

      这是对工程伦理学的专门研究,很多是基于国外工程伦理学的研究框架和发展趋势,借鉴和依据国外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研究方法和具体策略。肖平主编的《工程伦理学》[8]就是这种研究的一个成果,该书在工程师职业伦理框架内对科技和工程人员“在工程活动中的利益冲突与价值选择,在工程决策中的价值选择和工程实施中的道德约束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研究工程伦理学的另一项成果是李世新的博士论文《工程伦理学及其若干主要问题的研究》[1]32,在借鉴美国、德国和俄罗斯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以责任问题为主线的工程伦理学体系;论证了工程伦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对工程、工程师、工程伦理学等概念进行了分析,深入阐述了工程伦理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揭示了在商业背景中工程师所面临的各种道德困境。

      李伯聪从工程哲学出发,将工程伦理学作为工程哲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提出了工程伦理学在“工程伦理主体”的扩展、“工程决策的伦理层面”的加强、“知识与道德”的关系、“利益相关者”的选择,以及“工程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定位等方面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9]。吴畏[10]也对工程哲学进行了具体研究,其中将工程哲学具体划分为工程师的工程哲学、哲学家的工程哲学和决策者的工程哲学,这对工程伦理学研究视野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直接针对工程伦理学一般问题的研究的起点比较高,理论性较强,可以直接与国外工程伦理学学者们进行交流。此外,还有一些基于国内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自发或在受启发的情况下提出工程中存在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伦理问题,并进行有益探索。如笔者对工程设计中所体现的社会意义和工程设计的基本伦理原则,以及工程设计伦理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和论证[11]。还有从具体的工程领域入手研究工程伦理问题的,比如,通过对现实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反思,提出了相应的伦理对策,从而揭示了从伦理视角研究工程问题的重要性[12]。对工科大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迫切性方面的研究论文也比较多了[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