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94(2006)04-0361-10 生态文化是现代文化。诚然,古代文化是农牧文化,那时没有生态文化。人们以“人类的生存方式”定义文化时,把生态文化定义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古典道家①关注自然,有丰富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它可以作为现在建设生态文化的深厚的思想之根,宝贵的思想资源。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说:“无论如何,儒家和道家至今仍构成中国思想的背景,并且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将如此,德效骞(1896-1969)说的好:‘儒家思想是‘成功者’或希望成功的人的哲学。道家思想则是‘失败者’或尝到过‘成功’的痛苦的人的哲学。’道家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包括各种对传统习俗的反抗,个人从社会上退隐,爱好并研究自然,拒绝出任官职,以及对《道德经》中悖论式的‘无欲’的话的体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1]178 一、天人一体,道法自然:道家生态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提出了最深刻的哲学思想,可以作为生态文化的哲学基础。 (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主干,又是中国哲学的精华。虽然各家各派对它有不同的说法,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人和万物是天地生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万物要和谐相处。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在道、天、地、人世界“四大”结构中,人是其中之一,必须效法“道”行事。这是道家“天人一体”的思想。 庄子认为,“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实也。”(《庄子·庚桑楚》)道是德的主宰;生是德的光耀;性是生的实质。物质运动从道——德——生——性,返本复初回到道,是循环往复没有止境的。人类行为遵从自然规律发展,天人关系就达最高境界。 庄子说:“夫明白于天地之为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道》)明白了天地以“无为”为规律,也就把握了道的根本,从而成为与自然和谐的人。以此调和万物,成为与他人和谐的人。与人和谐称为人乐;与自然和谐称为天乐。这种“和”就是“天人合一”。 (二)周行不殆、返本复初的思想 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是以循环的形式表现无限发展过程。它之所以有无限发展,因为生态系统是物质循环系统,循环运动是它的基本特征。循环是生态系统的“生存智慧”。老庄“周行不殆,返本复初”的循环论,是古典道家的哲学智慧。老子说: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40章) 在这里,循环是道的运动,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道”);“道”又向着相反的方面运动变化,复归于无极,复返归之,“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变化无穷。他又说: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第16章) 在循环运动中,万物生长,蓬勃生息,最后复归其根。这就是“常”(自然),这样才有明(明智),容 (兼容),全(一切),天(天之道),久(持续发展),从而终身没有灾祸。 庄子也主张循环论。他认为,循环是“天均”,天均是自然。他说: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的形式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庄子·寓言》) 万物都是它的“种”所产生,以不同的形式更替变换,始终循环,没有止息,始卒如环,这就是“天均”,天均就是“自然”。 (三)和合、中气以为和的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的价值取向是“和”,是“中”。“和合”、“太和”、“中和”、“中气以为和”等表示“和谐”的概念,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普遍采用和阐发,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或精髓。这是今天生态文化建设中可资利用的宝贵思想财富。 《周易》“天地人和”的思想,是以“太和”为目标,遵循自然法则行“三才之道”,以完成天的生生不息的功能(“元亨”),达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境界(“利贞”)。为此,它要求人的行为要适应自然,遵从自然规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最终实现“天地人和”。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提出“和而不同”的深刻思想。古典道家发挥了这种思想。在“道法自然”的哲学中,老子认为,“天之道”是和谐适中,要遵循“天之道”,助长万物,但不恃恩求报;有所成就,但不自居有功,这是“中道”。他说: “反者道之功,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40章》) 因而,他主张“无为”哲学,遵循自然之道。“天之道”是功成身退,杜绝奢侈,不走极端,不求过分。万物在“和合”(“中”)中统一。他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 “道”的原则和标准是“和”。知道“和”这一自然之道,才能常,才能明,才能祥,才能强;否则,就会“老”,走向死亡,这不符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