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887(2006)05—0122—05 一 现代美德伦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麦金太尔的《追寻美德》一书旨在追寻现代道德中已经失落的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传统,从而促进了美德伦理学研究运动在现代西方的复兴! 一般认为,西方古希腊时期的伦理学主要是美德伦理学,但这之后,西方伦理学主要是一种规范伦理学,也就是注重对道德行为和道德原则的研究,或者说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行动?”而不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历史传统?陈真教授认为,西方哲学自柏拉图以后一直想寻求对自然和人的确定性认识,因而西方哲学一直注重理性分析和证明,而对美德的研究涉及对人的动机和人性的研究,这似乎是一个心理学问题,逻辑分析和证明似乎难有用武之地。因此,西方伦理学在很长时间内实际上只讨论正确性和善的概念,而极少讨论什么是值得人们称赞和效仿的人的概念。从历史现实的原因上看,西方的宗教在西方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社会缓冲器和稳定器的作用,因而关于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一直没有成为一个紧要的问题提出来。[1] 另一方面重视规范伦理研究,明显受到了基督教以至西方文化的律法主义传统的影响。 那么,到了现代西方,学者们为什么又要重新回到亚里士多德传统?要重视美德伦理学研究呢?一方面,现代哲学家认为一种只研究规范的伦理学或道德哲学是有重大缺陷的。人为什么要讲道德?人行动的道德合理性是什么?围绕这个道德哲学的根本问题,规范伦理学分别给出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义务论、公正论等论证,但这种种论证似乎都不是完全充分的,难以令人充分信服的。这样使人们感到,伦理学如果离开了对“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的追问,离开了对人的品格和人生整体的关怀,那么,这种伦理学理论就是不彻底的,不完整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一些哲学家认为有必要提倡美德伦理的复兴!这之后在近几十年来,美德伦理学的研究成为西方伦理学的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潮! 在各国伦理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这一学术思潮和学术方法被中国的某些学者所关注,并进行了分析研究,麦金太尔的几部代表性著作也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学术界。近年来,我们在消化吸收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也有为数不少的中青年伦理学者,比较重视美德伦理学的研究。这些学者中,有的是对伦理生活的完整性有充分了解,有的是有西方留学或访学经历的,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知识背景、学术资源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中国近年来关于美德伦理学的研究,诸多学者都坚持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相统一的观点(万俊人、杨国荣、肖群忠、刘余莉等)。有的学者还对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的美德传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甚至具体到对孔子、孟子与亚里士多德等的美德伦理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中西方的美德概念和美德伦理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儒家伦理思想是一种规则与美德相统一的思想等结论。对于美德伦理学的理论研究著述,我们虽然翻译了麦金太尔的几本代表作,但对于国外其他作者的著作翻译尚且不足。在国内学术界对美德或称“品德”、“德性”自身的理论进行研究的著作,以笔者所见,仅有鄯爱红著《品德论》(同心出版社,1999年)和陈根法著《德性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虽然中国当代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在中国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尚有很大的学术空间。如何研究美德伦理学?或者说美德伦理学研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最近陈真教授撰文发表了他的意见,他认为可分为如下六个方面:第一,研究美德伦理学首先要明确美德伦理学和行动伦理学和义务伦理学研究的特点。第二,美德伦理学应该研究美德和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第三,美德伦理学应该研究美德和建立理想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美德和美政之间的关系。第四,美德伦理学研究应该包括对美德内容的研究,包括研究和证明哪些品质是美德,其具体内容如何,以及各种美德之间的关系。第五,美德伦理学应该研究美德和正确行动之间的关系。第六,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应该研究怎样进行道德教育,怎样和美德教育结合起来。[1] 这种意见是国内学者对如何开展美德伦理学研究的一种正面的较为系统的观点。美德伦理学要研究的问题是很多的,可能包括美德伦理学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但无论如何,美德伦理学的研究都不能缺少对其核心内容即美德德目及其关系的研究。 美德诠释,仍然是美德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这种研究从实质内含上可以为理想的人或一种道德人格或者说提供一种理想人的典范与模型。 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是人们要永远思考的问题,但思考的结论与答案可能是历史的,因为社会生活在变,因此社会的理想人格也在变,但这种变中也有不变的要素,特别是涉及人类基本美德,那就更具有超越历史的连续性与继承性,对同一德目的诠释也可以有新的历史时代的解释,道德的进步也就是在这种变与不变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 二 关于美德伦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虽然麦金太尔认为现代道德的规范主义是失败的,因此他才会去从传统资源中寻求美德的古典传统以拯救现代道德。但是尽管如此,对于上述问题并没有完全取得共识。尽管美德伦理也不可能取代规范伦理甚至是制度伦理而成为现代道德的唯一形态,但是,我认为,美德伦理在现代社会仍然应具有其恰当的位置。简单分析这个问题似乎成了“诠释美德”工作的前提。 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利益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对现代社会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必然要依靠某种普遍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社会的有序与稳定,因而在现代伦理中,规范论成为主导的形态。但是道义论与功利论、个体主义与社群主义等相互冲突的道德价值观念与规范同时并存,使人们无所适从,实际上并没有实现整合秩序、指导规范行动的目的,反而使人们陷入了更深的价值危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才又重新回到传统中寻找美德的传统。现代伦理形态不是单一的规范伦理,也不是单一的美德伦理,而是两者的结合。用规范伦理去规范人们的行动,用美德伦理去指导人的生活和自我完善。 反对美德伦理或者说否定美德伦理的现代价值的意见一般是认为,美德伦理是传统社会的思想资源,与现代社会似乎是不相适应的,已经是昨日黄花,风光不在。有的论者认为,在人际交往极其有限、生存空间相对封闭的社会,德性伦理一般易于占据独尊地位。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因此德性伦理处于强约束的地位。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加大,社会伦理和价值观多元取向日趋明显,具有内在价值的像品质或美德这样的要求,让位于相对地是外在的价值的义务要求,而不断增强的纯粹外在性功利考虑则最终使品质或德性这样的东西旁落。典型的德性伦理传统,乃是与封闭、也是停滞的社会状况相联系的,因此,德性伦理已经失去其当初所赖以生长的那些特殊的生存条件。 这种观点有其一定的道理,这也正是美德伦理在当代难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弱点,但这种观点又有其不尽全面之处。倡导规范伦理而贬抑美德伦理的论者一般都是从社会秩序关怀、实现社会完善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多注意伦理对社会秩序整合的作用。这些学者不大重视道德的另一作用即对人的生活和自我完善的价值引导和提升作用。其实,道德从来就是社会伦理与个体美德的统一,道德的终极目的本来就是实现自我完善与社会完善的统一,甚至首先追求自我的完善,这在古典时代恐怕是更为先在的目的,如儒家的只有内圣才能外王的思想正体现着这种美德伦理的先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