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7)05-0031-05 如何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这依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的问题。我们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根据科学发展提供的新事实新材料,不断深化我们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当代人类发展的困境,才能更正确地把握人类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统一性 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机制,要害在于拥有什么样的人类观和人类发展观。在人类发展观上,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悠久的思想史上,占支配地位的一直是一种“孤立的人类发展观”。在这种人类发展观看来,人类虽是大自然的产物,但人类由于具备种种优越特性而远远高于自然界,人类的发展似乎只是人类自身的事情而不再与自然的发展相关联,自然界充其量只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孤立的人类发展观”在20世纪下半叶由于生态问题的凸显而受到冲击,人们开始提出“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相协调”的生态伦理观点。但这种观点至今仍显得苍白无力,究其原因就在于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仍是只有外在关系的“两张皮”,远没有把二者内在地统一起来。所以,人们一方面拒斥“人类中心主义”,另一方面则仍然只从人类自身的立场去评判自然价值及保护自然的必要性。现在看来,要想真正冲破“孤立的人类发展观”的藩篱,就必须在更广大更深远的背景下建立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大发展观”。“大发展观”的根本特征是把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相统一,但要真正做到统一,就不能再把人类与自然看成两个相互脱离的事物,必须形成把二者内在结合起来的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大自然观”。在这个“大自然观”看来,原来所讲的自然属于“狭义自然”或“低级自然”,人类本质上仍是一种物质形态,只是处在更高层次上的“高级自然”。“狭义自然”或“低级自然”与人类或“高级自然”相结合便形成了统一的“大自然”,把“低级自然”与“高级自然”的发展统一起来就形成了“大自然发展观”或简称“大发展观”。 在“大发展观”看来,自然的进化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的进化。大自然的物质形态进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场与基本粒子的物理物质;(2)原子、分子的化学物质;(3)细胞、机体的生命物质;(4)人及其创造的文化。这是一个由小到大或由里到外的个体进化历程。各种物质形态还都有其相应的宏观群体形态,如宇宙弥漫物质(物理物质)、各类星体(化学物质)、生物群落或生物圈(生命物质)和社会(人的群体)。各种物质形态形成了大自然由低级到高级的物质层次和台阶(图1)。
从物质形态进化的历程看,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及太阳系起初是作为一团物理物质和化学物质群体存在,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球及太阳系,地球自身则又经历了若干演化而形成了它的宏观结构,从性质上又形成了生命物质和人类。从地球表层的宏观物质结构上看,它可区分为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人类及其智慧圈等六个圈层。这六个物质圈层中的前四个圈层,从物质性质上讲都属于物理和化学物质圈,在它们的基础上则又生成了生物圈,并进一步生成了人类及其智慧圈。低层次的物质圈是高层次的物质圈赖以生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实质上讲,大自然的演化就是物质形态和物质圈层的进化,即新的更高级的物质形态和物质圈层的生成。所以,大自然观和大发展观本质上就是物质形态和物质圈层的进化观。人类只是一种高级的物质形态和物质圈层,人类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遵照物质形态的进化规律而实现的。坚持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大发展观”,就是坚持物质形态进化的发展观,这其中包含了物理进化、化学进化、生物进化以及人类进化等若干具体环节。 把人类及其发展统一于物质形态进化的大发展观,绝不是要抹杀人类的特殊性,只是要把人类的特殊性放在大自然的统一发展中去审视去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认识,才能真正揭示人类的特殊性。事实证明,以往的那种把人类与自然相割裂的“孤立的人类观”和“孤立的人类发展观”,不可能真正把握人类的本质与特征,更不可能真正揭示人类的发展规律。从大发展观上看,人类属于大自然演化出的一种物质形态和物质圈层,但人类不是普通的物质圈层,人类与普通生物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创造出一个智慧圈或文化圈,它是比其他物质圈层都要高级的独特圈层。所以,人类在地球(甚至在宇宙中)的诞生,其实质就是生成了大自然的崭新物质圈层即智慧圈。进一步讲,人类在大自然演化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就是实现了自然的质的飞跃。人类的发展,从实质上讲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圈的演化和发展。智慧圈是各种自然物质(生命物质、化学物理、物理物质)经由人的认识与实践改造而生成的,是自然物质的质的再生与升华。所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及智慧圈的存在与演化就是以大自然的其他物质层次为基础的。但是,不能否认人类所拥有的认识与实践能力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创新作用。由此可见,大自然观和大发展观并没有忽视人类存在与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更深刻地把握了这种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