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7)06-0004-05 余栋华博士在《论实践的唯物主义与观念的唯物主义》一文(载《唯实》杂志2007年第1期)中提出了“观念的唯物主义”的概念,用以指称旧唯物主义。我也是学哲学的,哲学史也多少了解一点,似乎没有听到有“观念的唯物主义”一说,“观念的唯物主义”这个概念应该算是一个创造。实际上,哲学的发展总伴随着新概念的提出,或者反过来说,新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哲学的发展。但新概念的提出促进哲学的发展,其前提是概念本身必须科学,最起码的要求是概念自身不能矛盾。若新概念自身是矛盾的,则不仅不能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反而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按此要求来看,我认为,余博士提出的“观念的唯物主义”并不能促进哲学研究的发展,而只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因为,“观念的唯物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连起码的逻辑要求都达不到,它像“方的圆”一样,是一个自身矛盾的概念,根本不能成立。 “什么是‘观念的唯物主义’?”这是余博士论文的第一部分。在这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对“观念的唯物主义”这一概念的明确界定,但却可以看出他对这一概念的基本理解:旧唯物主义肯定物质是本原的,观念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所以,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从哲学的“出发点”、“哲学的根本方法”来说,“旧唯物主义也是从观念出发”的,“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样也是从主观想象出发的”,因此,这种从观念出发理解世界的唯物主义,就可以称之为“观念的唯物主义”。 这个概念能成立吗?按照我原来的理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方法论,这种对立,就表现为其出发点(在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层次上)的对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是从物质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物质的东西。既然“观念的唯物主义”这种世界观肯定物质是本原的、观念是派生的,那么,它解释世界的出发点不就是物质吗?从物质出发去解释观念的东西,不就是它的根本方法吗?既然“观念的唯物主义”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物质的东西,在世界观的出发点和根本方法上是“与唯心主义一样”的,那这种世界观不就是唯心主义吗?这样一来,“观念的唯物主义”究竟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岂不成了“方的圆”一样的自身矛盾的概念? 我以为,余博士制造“观念的唯物主义”概念依据的是一些错误的思维。 首先,余博士把“观点”(本原观)与“出发点”、“根本方法”分开来,看做不是统一的东西。按照余博士的看法,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在本原观上是两种对立的观点,而在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层次上理解世界的出发点和方法上,二者并不对立。既然“观点”与“出发点”、“根本方法”是不同的,那么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旧唯物主义。按“观点”来看,它承认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所以它是唯物主义;按“出发点”、“方法”来说,它是从观念出发的(余博士这样认为)。由于“出发点”、“方法”和“观点”不是一回事,所以,从观念出发来理解现实世界并不影响把物质看做是本原,即并不影响它是一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是说,在本原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而在“出发点”、“根本方法”上坚持从观念出发,这就成了所谓的“观念的唯物主义”。 众所周知,所谓唯物主义的本原观,就是把物质看做是第一性的,把意识看做是派生的。在我看来,这实际上也就是说,唯物主义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从物质出发来理解这个世界。同样,所谓唯心主义把意识看做是第一性的,把物质看做是派生的,这实际上也就是说,唯心主义是从观念出发来理解现实世界。从观念出发来理解世界,这就是唯心主义,根本不可能是什么唯物主义,从而也不可能是什么“观念的唯物主义”。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问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根源性;在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层次上问“出发点”是什么,同样是问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根源性,因而,“本原”问题和“出发点”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正因为如此,既可以用“本原观”的区别来表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也可以用“出发点”的区别来表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恩格斯和列宁就是这样做的。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用“本原观”上的区别来表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这里不再引用。在《反杜林论》中,他又用“出发点”上的区别来表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条基本路线的对立。他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杜林先生的相反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它把事情完全头足倒置了,从思想中,从世界形成之前就永恒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的模式、方案或范畴中,来构造现实世界,这完全象一个叫做黑格尔的人。”[1]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在引用了贝克莱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观点的表述后说:“在这里,哲学观点的两条基本路线被直率、清楚、明确地描绘出来了。这一点是古典哲学著作家不同于当代‘新’体系的制造者的地方。唯物主义承认‘自在客体’或心外客体,认为观念和感觉是这些客体的复写或反映。与此相反的学说(唯心主义)认为:客体不存在于‘心外’;客体是‘感觉的组合’。”[2]20这是用“本原观”的不同来表述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另一个地方,列宁又说:“我们现在完全不是谈唯物主义的这种或那种说法,而是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的区别。从物质到感觉和思维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恩格斯主张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马赫主张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的路线。”[2]36这又是从“出发点”的区别来表述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从什么出发来理解这个世界,也就是世界观上的根本方法。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就是从物质出发来理解观念的东西,唯心主义的根本方法就是从观念出发来理解物质的东西。所以,本原观、出发点、根本方法是完全统一的,一种理论不可能既在本原观上坚持物质第一性,同时,又在出发点和根本方法上把观念的东西放在第一位。